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www.fjsen.com?2010-01-05 10:57? 陈启清?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2008年,全球遭遇“百年不遇”金融危机。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国,中国实体经济受到的冲击巨大,中国经济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局面。面对冲击,中国政府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由于行动果断,政策得力,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中率先复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作的统计,中国在2009年7月率先实现以高于长期增长趋势的速度扩张,在二十国集团中独一无二。

鉴于此,国内产生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这一事实说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陶醉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首先,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从根本上讲乃是得益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没有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国力和物质财富,我们不可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从容应对。是改革开放,使我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使居民拥有22万亿元的存款,使我们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这些都成为我们抵御危机的基本条件,成为我们应对危机的信心之源。恰恰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建立了初步完善的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使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了用武之地,效果显著。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效果迥然有别。当其他国家因为财政债务的压力而无法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时候,我们则拥有世界上最健康的财政体系之一。2008年,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0.8%,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17.7%,扩张财政支出的空间很大,我们得以从容推出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当其他国家因为银行体系深陷危机、不敢放款而导致货币扩张无法实现的时候,我们的银行体系刚刚经过股份制改造,成为全世界最稳健的银行体系之一。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不良率为2.5%;贷款拨备充足率达到158%,拨备覆盖率达到115%;资本充足率达到12%,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9%。正是因为改革让银行具备了以上条件,中国的商业银行才能够在危机中按照商业原则积极放款,支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率先回升。

因此,正是改革开放,奠定了我们应对危机的基础;也正是改革开放,才使危机应对政策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