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总是有一种来自内心的使命感——明道以振兴中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种种负面的影响,使我国经济更好地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我一次又一次发声:
——“ 只有对我们党的决策充满信心,才能对我们的事业及其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我们有信心应对并战胜未来的挑战和考验,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
——“ 树立‘消费也是生产’的科学观念”,“ 实现消费拉动,必须调整分配结构”;
——“ 一是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二是要量力而行,坚持求真务实”,“还是慎提‘中国模式’为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爱国主义相联系、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弘扬的爱国主义,是以‘振兴中华,赶上时代’为使命的爱国主义”。
诸如此类发声,都是为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四)
当我们一脚踏进2010年的时候,我们有理由对我国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终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制定“十二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更为迫切。
我尽管提出“慎提‘中国模式’”,但我同时认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各方面的体制已经刻不容缓。邓小平希望我们的改革开放,到2020年时,各方面的体制能够定型。面对这样的目标,应该讲,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我们应该像2009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那样,不停滞,不摇摆,不倒退,不改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向前推进,坚定不移地在不断创新中完善我们的经济体制和其它各方面体制。因此,理论工作者依然任重道远。
至于我自己,要想清闲一些看来也难。
- 2009-11-04振兴中华,请从“湄潭”始
- 2009-09-29600台胞在京庆祖国60华诞 盼携手振兴中华
- 2009-06-01吴伯雄拜谒中山陵 称振兴中华是共同目标
- 2006-08-08相约海西 开创美好未来 相约青春 振兴中华民族
- 2005-07-09郁慕明万忠墓前吁团结振兴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