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提高文化影响力,不能只靠GDP
www.fjsen.com?2010-03-16 15:37?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吴清辉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一部《阿凡达》风靡全球,创下电影票房新纪录,赚得钵满盆满,也触动了中国电影。在今年两会上,就有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应尽快提升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提高影响力。

这已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更涉及到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实力。实事求是讲,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少、进口多,严重入超。试问,有多少国产电影出口到国外去?DVD等音像制品每年进出口的数据是多少?我们有多少流行音乐能够打入国际市场?又有多少中国歌手能走向世界?在文化的交往和互动上,我们还是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举个例子,如果在国外问一个路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最可能得到的回答恐怕还是中餐和功夫,也许还会有姚明。但这些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相比,流于表面。

有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会水涨船高。在我看来,这话有失片面。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高,不应仅仅看GDP增加多少。这些年来,我们在经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是事实。可是从整个民族文化复兴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必需条件,而不是唯一条件。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获得举世赞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国家软实力。不过,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我们的传播工作还显得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有效地把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播到国外去。

近年来,我们逐步开展了一些推广中国文化的举措,建设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值得发扬。不过,目前对孔子学院的投入还稍显不足。我曾经去过几家孔子学院,规模比较小,主要教授汉语和中国的风俗,这很好,但还可以再深入一些。我想,可以邀请中国的学者出去演讲,鼓励大学生毕业以后去孔子学院教书,做中国文化交流大使。

此外,也可以适当增加来华留学的奖学金数量。这些到中国学习生活过的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也有望成为一支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力军。以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让更多第三世界、第二世界国家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当然,在国内还不妨建立一些国际化的小学,让在华的外国使节和外企员工子女能够实现本土入学。他们和中国孩子一起上学,可以相互交流,这些学校也将成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报记者 张蕾整理)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