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诚信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谈起
www.fjsen.com?2010-03-18 11:32? 周 宏?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危机的影响仍然没有完全消除,世界各国仍在为经济复苏不懈努力。人们不停地反思这场危机,试图找出因果,避免危机重演。温家宝总理尤其强调道德问题。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各种原因,但不能否认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家道德沦丧、重利轻义,将经济灾难转嫁到人民身上。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发端于美国波及世界的这场金融危机,就是长期以来诚信和信用系统严重缺失的结果。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前提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其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保持良性运行的前提。这是起码的常识。市场经济从一开始就离不开诚信。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没有公正就没有市场经济”。他的两部同等重要的著作《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都曾提到那只“看不见的手”,前者无疑是指市场,后者则寓意主宰人的行为的伦理道德。遗憾的是,后人多只记住他的《国富论》,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道德情操论》。

当西方经济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现代信用制度便成为经济良性运行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显然,无论竞争还是垄断,只要是市场经济,如果一方不讲诚信,不仅会损害对方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在损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种欺诈成风、失去信用的经济,最终必然陷入混乱。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及服务的交换,金融业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俗称“血液系统”。一旦血液系统出现问题,无疑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诚信和信用对于金融业而言显得更加重要。金融业的信用主要涉及三个主体:储户、借款人和银行。其中最重要的是银行的信用。众所周知,银行属负债经营行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要靠储户存款,自有资金有限。银行通过存贷利息差来获得收益。尽管储户有可能失约,如提前支取定期存款,但银行已经通过提取准备金来解决,一般不会对银行的经营构成威胁。银行与借款人之间是一种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无论借款人有意(如欺诈)还是无意(如企业倒闭或经济衰退)失信,都会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给其经营带来信用风险。

虽然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抵押担保机制来化解信用风险,但由于信用风险的发生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受商业利益驱使或可以转嫁信用风险时,银行就会放松应有的信用约束,给借款人违约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制造出大量的蕴藏着信用风险的贷款。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就是这样产生的。在金融创新的掩盖下,表面上银行的风险被转嫁出去,但实质上大量的信用风险不仅蕴含其中而且被成倍放大。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大批借款人违约时,次贷危机终于爆发,结果导致大小金融机构出现大批坏账乃至破产,把美国继而世界拖入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