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如何看待“新官”财产申报
www.fjsen.com?2010-03-30 19:48? 梅丽红?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2009年8月,重庆市江北区要求该区拟提拔担任正科级及以上级别的领导干部需先填写廉政申报表,申报内容包括本人及家庭成员从业就业和出国(出境)定居、留学、经商、工作等情况;本人及配偶、子女的工资收入、投资入股、经营实体、资产负债以及固定资产购置、机动车辆购置等情况;本人求学任职履历、婚姻家庭变化、因私出国出境以及子女与外国公民或港澳台居民通婚、家庭成员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情况;其他需要向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未按时申报的,视为自动放弃资格;申报不实者将被撤销任命。为了确保廉政申报内容的真实性,申报人不仅需要填写《廉政申报承诺书》,还须经过三道审核关卡,即先由申报对象的单位党组织对廉政申报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再提交区委干部考察组进行核实,随后,区委干部考察组会同区纪委监察、区政法委、区人口计生委、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对照核实,一旦发现申报人有隐报或瞒报情况,将撤销任命。江北区新任领导干部财产申报也不对外公开,只作为组织上掌握的资料。

显然,各地将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财产申报作为走马上任的必需条件,其目的在于减少官员财产申报推行的阻力,并力求选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这种做法被有些人认为是“专拣软柿子捏,不敢啃硬骨头”。然而,上述各地是在既无法律义务又无政绩考核压力下自发进行的改革,这种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本身值得鼓励和肯定,更何况选择阻力较小的“新官”作为财产申报的切入口,并实施每年申报的常态化,既可以“录以备考”,实现对官员财产有无异变的长期监督,也有利于打破僵局,为全面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打下伏笔。当然,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在于它的公开性和外部监督。就此而言,各地“新官”财产申报不对民众公开,只是单纯依靠单位和组织内部的监督审查,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官员财产申报。因此,急需对“新官”财产申报如何公开、在什么范围内公开进行研究,并作出制度安排。事实上,2009年9月21日,湖南省浏阳市就在浏阳党风廉政网上公开了拟任职的75名领导干部的年收入、房产、投资、车辆等财产情况。“新官”财产申报向大众媒介公开,不仅意味着瞒报势必处于民众的监督视野之内,而且意味着为民众监督官员权力滥用打开了一扇门,为遏制官员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有效的监督途径。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