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后危机时代:西方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反思
www.fjsen.com?2010-06-25 16:21? 陈建中?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都以信用为基础,缺乏信用的市场交易是难以成功的。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是与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和同步发展起来的。目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模式下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与致命缺陷。

一、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首先是信用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金融危机,实质上涉及西方整个信用体系,是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首先是一场消费信用危机。“次贷”危机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又与美国社会长期的“超前消费”有关。美国的消费文化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一方面是美国居民长期养成的大手大脚举债消费的习惯。近年来美国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高达70%,而从2001—2007年的6年中,美国居民个人积累的债务却是过去40年的总和。可见,美国经济与社会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鼓励居民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两年半时间里,美联储打开货币闸门并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政策降低了借贷成本,而房价的持续上升又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房价只涨不跌的乐观预期上,促使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银行也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当经济开始下滑时,房价暴跌,泡沫随之破灭,大批低信用阶层还不起贷款,违约率大幅攀升,资金链条出现断裂,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也是金融创新与银行信用危机。一般来说,银行放贷应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同时也就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然而,美国银行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很多投资机构购买后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甚至出售给其他国家。就这样,提供“次贷”的银行出售了自己账上的抵押贷款风险资产。从理论上说,通过资产证券化创造金融衍生产品,可以起到分散风险和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但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过度,就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链条越来越长,情况越来越复杂,使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以至于没有人能弄清楚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基础资产是什么,更没有人知道其中有多大的信用风险。这种投机行为,使购房者以低首付甚至零首付获得房产,使提供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不必等贷款到期就可以提前回笼资金,也可以使金融中介机构在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的同时不承担任何风险赚取服务费。凡此种种,都使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投机行为演变为一种投机经济,金融信用风险被急剧放大,一旦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不可避免。

二、信息不对称是信用危机的认识根源

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切交易风险与信用危机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其中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市场交易所拥有的信息足以使生产与销售有效运行。然而特殊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会导致市场失灵甚至产生经济危机和信用危机。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决定了在交易过程中的决策常常带有非理性的因素,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信用危机。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其主要原因也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表面的繁荣,使银行千方百计地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抵押贷款一方面使商品、票据、有价证券等提前转化为货币现款,这对加速资本周转、刺激扩大再生产起着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贷款容易造成虚假的社会需求信息,使信用膨胀,助长投机活动,从而加深了市场条件下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旦经济下滑,房价暴跌,泡沫破灭,便引发了信用危机。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