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抵制“三俗”之风 提高主流文化影响力
www.fjsen.com?2010-08-23 17:45? ?来源:江西日报    我来说两句

记者:余霞

特邀嘉宾:叶青(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话题引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如何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抵制“三俗”之风,用优秀的作品塑造人、鼓舞人?本版特邀请省社科院叶青研究员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记者: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三俗”现象?

叶青: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为一系列高速增长的经济指标,更体现为当代中国人精神文化层面的巨大变化,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但是,当下的文化建设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说,经济问题往往在物价波动、供需矛盾失衡以及失业率上升等方面得以凸显,如同人们身体上的器质性病变,容易引起重视,容易为我们察觉、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那么,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病理反映,就如同人体的“亚健康”,就如同中医所谓的“气血两虚”、“阴阳失和”,但问题仍然存在,并潜藏着很大的“病变”危险,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毋庸讳言,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确实在某些文化领域大行其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影视片,过度追求商业化、娱乐化,强调感官刺激,忽视高尚的审美追求;一些出版物,忽视正确的导向作用,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传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电视媒体,人为制造“热点”、哗众取宠、格调低下,为追求收视率甚至不惜挑战观众的道德底线;一些网站,炒作绯闻、披露隐私,靠无聊、低级的“恶搞”甚至靠渲染色情暴力提高点击率。这类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现象,散播快,流毒广,其严重危害不容轻视。前不久,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文化领域的“三俗”问题连发六问,诸如“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等等,这些质问确实值得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警醒和反思。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