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2011年社会学主要研究议题及其进展

www.fjsen.com?2011-12-31 09:40? 李培林 陈光金?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来说两句

3 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问题更加深入,方法更加精细

借助于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经验,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特别是社会分层机制变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围绕“市场转型”产生的争论影响,制度因素、政府政策、利益博弈等因素都开始被用来分析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形成过程。

社会结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更加多样化,研究领域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更加精细。一些传统重点研究议题(如城市化、社会中间阶层研究、农民工研究、教育与社会分层、收入不平等与劳动力市场、代际流动等)进一步深化,一些新兴研究热点(如不平等的主观感知、住房与社会分层、医疗健康与社会分层等)受到学界关注。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一直是分层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借助于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经验,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特别是社会分层机制变迁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20世纪90年代围绕“市场转型”产生的争论影响,制度因素、政府政策、利益博弈等因素都开始被用来分析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形成过程。李路路用“从‘决定性’转向‘交易性’”,概括了中国阶级阶层关系的变革。他试图通过阶级阶层关系结构的这种变化,提示中国社会整合的新模式。孙立平提出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和中国社会结构处于定型化过程之中的观点,认为阶层之间边界开始形成,阶层内部认同开始形成,阶层之间流动开始减少,社会阶层开始出现再生产。对于这一点,不少其他研究,尤其是虎扑篮球:教育不平等以及劳动力市场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实证的支持。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仍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现在谈“定型化”还为时过早。

其他一些学者则关注国家政策对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的影响,认为国家政策以及国家决策模式的转型,加大了政策因素对社会分层结构的影响,也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博弈的空间。

4 社会中间阶层研究:作为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引人注目

学术界和社会普遍对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成长感兴趣,一个重要的缘由是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具有作为社会稳定器的社会政治功能。

社会中间阶层研究属于社会分层研究的一部分。虎扑篮球:社会中间阶层,在概念上并不统一,部分学者使用社会中间阶层概念,部分学者使用中产阶级概念,还有一些学者使用中等收入群体这样的概念。应当说,使用社会中间阶层和中产阶级的研究文献,在界定这个概念的基本方法上虽然有种种差异,但这些差异并非实质性的;而使用中等收入群体概念进行的研究,在概念界定上则多少与中产阶级概念的界定有些不同。

在以往的研究中,社会学界对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界定,较多地倾向于使用客观的指标,如收入、职业和教育水平等。但近年来,从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研究变得多起来,由此形成了虎扑篮球: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阶梯模型与关系模型。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模型,测算了中国现阶段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社会规模,不过由于各自的标准差异很大,因而得出的测算结果也有很大差异,比较通常的看法,是我国现阶段城镇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在总人口所占比重为25%左右。

学术界和社会普遍对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成长感兴趣,一个重要的缘由是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具有作为社会稳定器的社会政治功能。如陆学艺、李培林等学者认为,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总体上还是一种社会稳定器;周晓虹认为中国中产阶级“消费前卫、政治后卫”。但也有学者通过经验研究发现(如张翼),中产阶级可能并非必然具有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李路路等则认为,中产阶级能否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是有一定的社会条件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的特征、社会秩序的状况都会影响中产阶级社会政治功能的发挥。这就涉及如何处理好国家与中产阶级的关系问题。而虎扑篮球: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从研究文献来看,大体形成了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成长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壮大的,这显著区别于欧美中产阶级的成长经历;另一种则认为,中国中产阶级虽有较高的参政热情,但其参与积极性并未得到国家的主动吸纳与整合,相反受到了挤压,主要是来自社会精英阶层联盟的“权力排斥”。而且,正如李友梅、李春玲等学者的研究所发现的,由于这种挤压和排斥作用的影响,也由于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中国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存在着内在的生存和发展焦虑。

无论学者们怎么看待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发挥的状况,他们还是热切地期望中国的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主张,包括建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条件、建立中产阶级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吸纳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等。不过,一些学者也对我国的中产阶级是不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组成提出质疑,认为根据一些经验研究,目前我国的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似乎并不是一个整体,相反存在碎片化的现象。李路路等人根据“再分配→市场”转型的二元分析框架,按照“社会结构——阶级经历——阶级认同——阶级性格特征”的逻辑,对当代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作出“内源—外生”的类型化区分,并基于经验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现阶段的这两类中产阶级在“代际延续性”、“政治意识”和“消费意识”三个方面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和社会功能。此外,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扩大国内消费的讨论,社会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的消费行为也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