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新一轮医改究竟走了有多远?

www.fjsen.com?2012-01-04 17:14? 吴佳佳?来源:《经济日报》 我来说两句

药价可降下?

结束“以药补医”历史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凯瑞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52岁的李崇庆又来开药了。给他开方的全科医生王美玉在诊断后说,他患了腹泻,开出的是阿米卡星注射药,共计2.8元。李崇庆说:“以前开这些药得几十块钱,现在这里的药价比药店还便宜。”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2011年9月,国务院医改办宣布,全国31个省(区、市)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国务院医改办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中构建了一套新的药品流通服务体系,也促使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此外,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由政府主导的省级非营利性药品集中招标平台在全国广泛建立,以省为单位、主要生产企业、量价挂钩、集中支付、全程监管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逐步建立和推广。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最大的难点在于建立新的补偿机制。我国已明确通过两个补偿渠道:增加政府财政补助、适当调整技术服务价格。提倡收取一般诊疗费或药事服务费,它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同时能更好地补偿基本药物零差率造成的补偿不足。应探讨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让医保能持续补偿基本药物。同时,财政补贴的及时性也很关键,必须将财政补贴列入政府预算。此外,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2009年制定的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各地用药需求,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定价机制,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等。

政府投入多少?

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

近日,四川省新津县共和村村民侯晓东因感冒到村卫生站看病,买药时,侯晓东刷一下健康卡,总额10元,当场通过医保系统及时报销了0.23元。四川省新津县不仅将卫生站进行标准化建设,还纳入县、乡、村区域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中。共和村村民的健康管理服务,从体检、患病情况、看病经历等已经全部纳入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一刷健康卡,全部能看见,同时还可以实现医保即时结算。

国务院几年前颁布的《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2009-2011年)》,将基本公卫服务逐步均等化概括为四项任务:基本公卫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增加国家重大公卫服务项目;加强公卫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公卫服务所需经费。2011年,国家人均基本公卫服务经费标准由2009年的15元提高至25元,服务项目也由最初的9大类21项扩展到10大类41项。

截至2011年9月底,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城乡居民规范化建档人数达到6.2亿。目前,基层卫生队伍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结构来看,都与服务提供的要求有距离。在未来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中,特别是在资金分配和责任划分等方面,应多考虑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