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www.fjnet.cn?2008-10-27?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长久发展,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历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是各级政府多年来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产品质量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和食品药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2007年8月份以来,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三重一大”(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大力查处无证生产),实施集中整治,围绕热点产品,强化监督抽查,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质量档案,无证生产问题基本解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在着力治本治标的同时,建立了一系列长效的监管措施,同时加强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国际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按照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我省持续实施“三大战略”(以质取胜战略、标准战略、科技兴检战略),推进“三大建设”(质检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确保“三大安全”(加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队伍安全),着力实施品牌发展、计量服务、标准引领、安全监管、科技支撑、基础保障六大工程,促进我省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我省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标本兼治,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两级督查、三级监管、辖区负责、过失追究”的分级监管责任制和全程监管制度。二是品牌带动注入活力。实施品牌带动,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推动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将有力促进我省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的增强。2007年,我省有4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累计达100个,中国名牌总数列全国第五位;新增1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新增数居全国首位,累计达23个;264家企业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受保护产品产值达145亿元;428个产品获得“福建名牌”称号,累计达1026个。三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我省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产品抽检合格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13个全国质量竞争力指数试运行省份之一,质量竞争力指数列全国第七位。

  我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监管工作仍面临严峻考验。从源头抓质量特别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质监工作与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技术保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环节之间衔接不够,重复执法和执法不严同时存在。因此,必须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推进海西科学发展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任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多方努力,多管齐下,责任落实,措施得力。

  一要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创建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形成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生产者和销售者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市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加快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有效运行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与监测网络体系,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有效地解决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制体系建设,加快《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为依法开展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要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从源头抓质量、全过程保质量的工作机制,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链条,逐步建立从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出厂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以及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加快形成“事前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闭环监管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融合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国家免检和后续监管四项基本制度;完善产品质量保障赔偿机制,建立健全高效、可行的产品质量保障赔偿和仲裁机制,保证消费者在不同地区都能得到同样保护;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产品安全检测机构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三要大力推进检验机构建设,建立高素质的质量监督工作队伍,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建立完善创新型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等质量技术基础性工作,特别要着力加强市县基层检验机构建设,加快建立以国家中心为龙头、以省级机构为骨干、以市县机构为基础的“宝塔型”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量管理和技术人员教育培训,着力将市县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打造成为构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主力军,进一步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管理模式,加快建立完善技术规范体系,进一步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统一化管理,完善监督抽查结果分析评价体系和方法,推进全国监督抽查工作统筹管理,加大抽查后处理工作力度,努力提升监督抽查工作水平。

  四要增强全社会质量安全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对质量安全问题齐抓共管的完善的社会监督网络。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准确把握新形势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服务海西、促进发展为目标,引导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结合我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可以运用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虎扑篮球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和相关组织积极参与产品质量安全等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增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促进我省产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要增强产品质量安全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综合抓好产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质监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监管,加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增加违法成本;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奖惩制度,抓住涉及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生产安全、劳动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通信安全等重点产品,深入持久地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舆论和社会环境。(王建文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
“民工荒” 郏县白领教师 成都醉驾判死刑
中国企业500强 重庆房价调控 丈母娘与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