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促进内需的强大动力
www.fjnet.cn?2008-12-08?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曾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发行国债集中居民储蓄,并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拉动内需。十年后的2008年,面对几十年未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于11月5日出台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拉动内需计划。

  与10年前截然不同的是,这次拉动内需计划是在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比较充裕的条件下推出的。更重要的是,国务院拉动内需的十条措施中,除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把民生工程建设列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成为这次宏观调控最大的亮点,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在国务院颁布的十条措施中,与民生工程直接相关的就占了一半以上,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提高居民收入等。

  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要求,我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跟进、抓紧组织、抓紧实施、抓紧落实,于11月13日也出台了扩大内需促增长的10条措施,投资力度之大、出拳之重让人瞩目,让人鼓舞。同样的,在我省10条措施中,民生工程建设也是一个让人振奋的亮点。

  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来看,长期以来经济增长的三大拉力中(消费、投资、净出口),消费所占比例只有38%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都在70%左右。消费拉力不足,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尤其是对出口的依赖,使我国经济难以避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因此,从增加消费拉力这个角度来看,民生工程建设显然比基础设施建设更快、更直接地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按照需求收入弹性的原理,人均同样增加100元的收入,低收入群体用于直接消费的比例要大大高于中、高收入阶层。民生工程不仅是促进内需的强大动力,还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这实在是件一举多赢的好事。中央和我省把民生工作建设列入拉动内需计划之中,确实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明智之举。

  实施民生工程,无疑需要资金的支撑。但从近年我国、我省在关注民生的投入情况来看,不少民生项目属于“雪中送炭”,花钱并不太多,效益与影响却非常深远。比如几年前全国免除农业税、特产税,惠及8亿农民,而国家只花了不到1000亿元,只占5万亿元财政收入的2%。我省为年收入低于1200元的农民实施低保,一年也只花4至5亿元,却解决了我省农村中77万无依无靠、老弱病残农民们的生存与温饱问题。当然民生工程中也有花费资金较多的项目,比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民生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认真谋划、统筹安排好各个项目,同时要走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的路子。

  近几年,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做出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为新一轮民生工程打下了好的基础。

  省委省政府新近出台的民生工程建设内容丰富具体,范围覆盖到全省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有的是直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扩大消费需求,比如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有的是为人民群众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放心花钱消费,比如将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更多地用于社会公共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建设全省350所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加大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等等;有的是继续原有的民生工程建设,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比如农村年万里公路建设、水利建设、农村“造福工程”、到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都建成投产1座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有的是急剧扩大建设规模,比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在3年内全省建设廉租房1.5万套。

  当然,要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完成所有这些建设项目,任务十分艰巨。为此,我们应齐心协力,坚决按照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部署,遵循“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增强信心,加大工作力度,长计划、短安排、抓当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一切积极因素,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好落实,把民生工程办好,努力使我省民生工程建设在中央扩大内需的大环境下获得进展,跃上新的台阶。(王开明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责编:李艳)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
“民工荒” 郏县白领教师 成都醉驾判死刑
中国企业500强 重庆房价调控 丈母娘与高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