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全国“两会”即将开幕,陆续有代表、委员抵京报到。北京从各方面做好准备,迎接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两会”。本次“两会”会期短、议程简,被誉为“节俭的两会”。不少驻地表示,将秉承节俭之风,在会议期间全部提供环保笔及纸张。(3月1日中新社)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节俭的两会”由共识成为现实,让我们倍感欣慰。事实上,前阶段地方“两会”刮起的节俭之风,已为“节俭的两会”的召开做好了预热。比如,陕西省政协1月召开的十届二次会议,打出的便是节俭牌。据悉,该次会议节省200万元。尽管这200万元和每年9000亿的“三公”开支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审视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节俭的两会”的意义,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看到形式背后承载的价值和意义。
“节俭的两会”对两会代表委员思维和观念的引导作用,不容低估———前不久广州不就出现过政协委员拒住五星级酒店的新闻吗?而且,“节俭的两会”传达出的,更是共度时艰的信心和决心。至于有人担心“节俭的两会”会影响到代表委员们履行审议报告、参与讨论、提出质疑、反映问题等方面职能的效率和质量,恐也是多虑。相信,相关方面已经在程序设计上考虑在先,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说到“节俭的两会”的示范价值,当然不能不提每年数额庞大的“三公”开支,以及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建设。事实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虎扑篮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已对各级党政机关重申和提出: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2008年基础上削减10%;各级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要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15%;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等八条要求。
厉行节约通知的下发,之所以选择在“节俭的两会”开幕之前,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可以说,“节俭的两会”为践行厉行节约开了好头———“两会”本身节俭的开支之外,如果从中央到地方的“两会”,以及人大等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均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严格审议各种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以及财政收支数字,并用信息公开等方式及时公开,引入公众监督,相信,财政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状况,必能得到很大改观。同时,厉行节约也必能得到很好的践行,“三公”庞大开支、滥造形象工程等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如此一来,“节俭的两会”的示范价值,也就会从形式延伸到实质,从单层扩大到多维。
当然,我们之所以对“节俭的两会”的示范价值和意义寄予厚望,是检视现实后的考量。相比日前媒体报道的香港年度财政预算案材料中,有些部门开支具体到添置座椅的详细和清晰,我们不难发现,内地不少地方的财政预算,只能用粗略来形容———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的审议、审批,后继的审查和监督,也只能“将粗就粗”。而且,尚有各种形式的制度外、预算外开支,它们大都难以纳入到相关部门常规的审查和监督范畴。
由此看来,力促“节俭的两会”对厉行节约的示范从形式延伸到实质、从单层扩大到多维,除要激活和高效运转现有相关制度和程序外,相关部门要有不断完善和健全这些制度和程序中纰漏和缺憾的努力,以确保包括财政预算精细、公开、透明在内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在施行中落到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节约型政府,需要厉行节约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节俭的两会”开了一个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