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院”正推动公务员“奖优汰劣”制度,将大幅提高丙、丁等考绩比重,连续两年考丙即可能得卷铺盖走路。不少公务员为此哗然,但从社会公平及台湾竞争力的观点,铁饭碗不能成为终身雇用的保证,这应当是天经地义。
看现行制度对于公务员的汰劣设计,门坎之低,几乎是形同虚设。根据过去十年的统计,获甲、乙等考绩的人数平均在九成九七以上,仅百分之零点二的人获得丙等,百分之零点一获丁等。由这项比数看,九成九已接近纯金成分,除非犯下滔天大错,捧铁饭碗就是拿到金饭碗了。这种人人有奖的制度,根本无法分辨优劣,又如何激发生产力与竞争力?
就当局用人而言,公务员考绩制度缺乏鉴别力,当然需要改革。从台湾竞争力的角度看,铁饭碗思维也必须打破,才能使公务体系产生筛汰及代谢,自我更新体质,进而提升服务效能。尤其,最近数年就业市场日形迫促,许多人以派遣、外包方式承接当局工作,他们目睹许多公务员坐享诸般优遇却无所事事,当然心生不平!
事实上,对于退休公务员坐领十八趴及八成薪的高待遇,社会近年不满的声浪日益升高。此外,在百业萧条之中,几十万就业者被迫放无薪假;而“中油”、台电等公营事业,乃至健保局员工照样年领四个多月的年终奖金,当局竟然只能推说“依法办理”。这种种脱离现实的景象,在在加深了民间对当局“不知人间疾苦”的怨怼。如果不着手改革,不能纾解民怨。
公务员待遇之所以成为争议,除了制度设计太过僵化及平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公部门与私部门竞争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早年,公务人员待遇偏低,被视为“清苦”行业,当局必须提供油电、米粮、子女教育减免等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八、九十年代,许多民间企业薪资远高于公务机构,优秀人才往往优先选择任职民营企业。但过去十年,此一趋势发生了逆转:台湾经济陷入泥淖,民间企业薪资止步不前,甚至必须下修,大学毕业生薪资甚至跌回20年前的水平;相对的,高级政务官的薪水却比照海外大幅调升,公务员薪资也定期根据物价指数调整,且额外补助并未减少。如此一加一减,公务员的待遇便显得比民营企业诱人多了。
我们并不是主张公务员减薪,即使最近南韩、新加坡高官均主动减薪或捐薪,台湾没有必要仓促跟进。但是,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气候下,如果公部门拿不出让人民感动的作为,却又吝于进行内部改革,那怎么对得起这份薪水?上月,濒于破产的美国加州当局对两万名公务员发出裁员通知,以减少当局支出;前年,南韩首尔市当局发起“百分之三淘汰制”,逐步淘汰不胜任的公务员,不仅韩国其它地方积极响应,中国大陆的有些城市也开始跟进。谁还能捧着铁饭碗不放?
公务体系的调整向来笨重而迟缓,但如果当局拿不出一点内部整治绩效,却自诩如何善于治理台湾,其谁能信?再说,目前公务体系的制度绝大多数是国民党半个多世纪统治的旧制,民进党主政的八年没有太多更张,现在回到国民党手里重新整治,也许是更理想的时机。至少,整个公务体系可免于“斗争清算”的悲愤情绪,改革比较可能顺利推展。
时代在变,公务员的铁饭碗思维也必须随之调整,这是全球的趋势。但必须提醒的是:谈“汰劣”容易,但如何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机制,一以避免“反淘汰”,一以真正达成“留强存菁”,还需要极细腻的设计。否则,达不到汰劣目的,却可能整垮基层公务员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