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观台海 > 正文
开掘两岸文化红利正当其时
www.fjnet.cn?2009-07-13 13:24? 鲁宁?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作者:鲁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时节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迎来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这一历史盛会。胸怀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愿景的国共两党,偕数百位两岸有识之士,于前天和昨天共同擘画两岸文教交流的历史新篇。

“国共论坛已经出台500多项措施了,民进党都不了解,这样是很危险的。如果民进党要发挥在野党的力量,就应该深入研究。”“国民党改变了,大陆也改变了,民进党如果一成不变,会被历史潮流淹没。” “来了才知道,国民党并没有想把台湾卖掉的意思。大陆是真心把台湾人民当作骨肉同胞,这些情形要让那些反对与大陆交往的更多民进党人士了解。民进党如果想继续求得发展,应该考量如何为台湾民众的福祉去做更多的事情。”

以上这些令大陆人民听了暖心的话语,早报评论员援引自参加本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民进党人士的感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举办至今,民进党人士系首次正式率代表团参加论坛活动。百脉通流炎黄血,未曾相识已相亲。民进党代表团在大陆备受礼遇,论坛开幕式及各专场研讨会均作为第一排贵宾安排。

参加本届论坛的民进党代表团由民进党创党元老、前“国策顾问”范振宗领衔,其他6人分别为民进党前中常委许荣淑、张富忠,民进党花莲县党部主委苏聪祥,民进党三重市民代会主席林秋贵,新兴民族文教基金会执行长翁元一及秘书纪慧文。

本届论坛昨日闭幕,但两岸文化交流的大幕已徐徐开启。两岸文化、教育、新闻、文化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六项交流合作机制由此奠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深信,只要两岸不断巩固和深化政治互信,努力创造条件,我们就能不断破解两岸关系中的其他难题。

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寄语,我们首次为两岸文化与教育的代表人士建立直接沟通与对话的平台,使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尤其是中华文化能否屹立于全球多元文化之中,并发挥领导角色的愿景,更充满信心和希望。

中台办主任王毅以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气氛和谐、成果显著、人数更多、规模更大、代表性更为广泛归纳论坛盛况,可谓名至实归。

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始建于2005年4月,成为现阶段国共两党定期沟通平台的重要形式之一。前四届论坛以推进并深化两岸经贸及农业合作为主要内容,每届论坛举行期间,大陆皆打包推出一系列惠台政策举措,表现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极大政治诚意。

两岸对抗是祸,合作是福。受益于合作,久拖不决的两岸“大三通”终于落地、大陆同胞赴台旅游成为现实、两岸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项措施得以落实;受益于合作,两岸尤其是台湾同胞共享两岸和平发展的“经济红利”;受益于“经贸合作”大幅深化,两岸人员来往由单边为主向双边互动势所必然。

日本统治台湾半个世纪,国共内战、历史隔膜,蹉跎岁月,台湾少数目光短浅的政客推进所谓“去中国化”之逆流,凡此种种,虽无法改变两岸共有的“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但要牢固地重续两岸人文血脉,光有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还远远不够,激活中华文化于台湾乡土意识的土壤而根深叶茂,以台湾乡土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并从中汲取中华文化复兴、创新的养料,既是两岸逐步实现社会互认、互融的价值基础,又是两岸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纽带。

正是基于穿越历史的眼光,我们以为,本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突出并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实乃两岸政治家的大视野和大手笔,其在两岸交流、合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相信,小到作为个体的人与人之间,中到社会组织之间,大到政党之间与不同政体之间,文化的交流是增进信任、消解隔膜的最好润滑剂和催化剂。

如果说,通过两岸工商界人士持续29年(始于1980年)致力于经贸交流合作的努力,两岸同胞已坐享大把“经贸红利”,那么,随着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由此奠基,假以时日,两岸同胞将再享丰厚的“文化红利”。与经贸合作重在“互利”有别,文化交流则“利”与“义”相辅相成。当两岸由“互利”发展到“互义”之时,两岸同胞共享祖国统一之“利义”将指日可待。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