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一则新闻,甘肃肃南县文物局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大面积的“大跃进”时期土法炼钢炉群。目前该炼钢炉遗址已被肃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申报推荐名单。
这个保护决定体现了甘肃肃南县,尤其是其文物局干部的品味和眼光。长期以来,很多人理解的文物都是那些在拍卖会上能换来大把钞票的东西,这样的文物自然视若珍宝,而对于不能变现的,尤其是不可移动的遗迹,常常不放在眼里。比如前一段时间梁思成故居被拆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没有文化的眼光,很自然可以得出结论,既然把老宅子拆了开发房地产,能赚更多钱,为什么不拆呢?
当然有一些遗迹会被特别保护和修缮,像杨家岭的窑洞、井冈山的八角楼,那些可以开发作为“红色旅游”景点的地方。最不被人待见,娘不亲、舅不爱的,没人管的就是一些和我们当代历史上并不那么光彩的记忆联系在一起的遗迹。在很多人看来,当代历史遗迹是那些和我们的光荣联系在一起,能够勾起我们的自豪感的,或者像圆明园这样,因为异族侵略,能够激发我们爱国热情的地方,这些地方都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而中国人自己折腾自己的遗迹,在很多人眼里,没什么保存价值,更不会组织中小学生去参观,有些人恨不得早日将其铲除为快。我们很多人更不能理解,德国为什么要把奥斯威辛集中营保留下来让孩子参观,这是他们历史上最羞愧的一页;也不能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在首都建立宏伟的印第安人博物馆,展示他们的建国先驱们是怎样粗暴地欺负和无耻地欺骗印第安人。对一个严肃和真诚的民族而言,这些记录着不光彩历史教训的文物,甚至比展示荣光的文物更加重要。
肃南的这个遗迹,浓缩地记录了把许多农家的锅都砸了大炼钢铁的那段历史,那是一个荒唐的年代。肃南的这些炼钢炉,“当年在梨园河两岸上下50多公里的地域内共建有炼钢炉近千处,面积约50平方公里”,建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1960年停工,“一部分建成后还未曾使用过”。而这之后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 “三年自然灾害”。历史常常是容易被遗忘的,保存这样的历史,才能让一个民族保持清醒,不至于让我们头脑发晕重犯同样的错误。而像肃南这样的“大跃进”遗迹,对于帮助年轻的一代铭记历史的教训,对我们这个民族面向未来,理解“不折腾”的含义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
那个全国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的年代,绝不止肃南一地搞过,但在大多数地方都已遗迹湮灭,几乎被人遗忘。唯有肃南,也许因为经济较不发达,开发建设有限,使得那些成片的土高炉能够保存下来。这是一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我想,也许以后可以在那里建一个“大炼钢铁”纪念馆,我愿意带我的孩子去那里参观,让他也能理解,我们的国家是从什么样的历史中走来。
(郭宇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高级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