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超标直排9年,拒缴罚款,拒建污水处理设施,拒签环保责任书,不理睬当地人大组织的环境执法检查,不理睬媒体的批评——哪家企业能够如此“牛气”?7月13日的中国环境报告诉我们,它是地处青海省西宁市的一个仔猪繁育基地,每年排放养殖废水11.68万吨,对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造成严重污染。
9年来,这家企业为自己的行为找了许多理由,最近摆出的理由是“金融危机使得猪肉价格下跌,企业没有治理资金,完不成任务”。当别人指出它效益好的时候也没有履行环保责任时,企业负责人居然说:“不行你们干脆把猪杀了,把企业关了。”这理由、这态度,似乎显示国家的政策、法律在他面前毫无作用。
姑且不论态度如何,单就理由而言,“没有治理资金”在许多时候都是污染企业为自己辩解的说辞。效益不好的时候,它们会痛倒苦水,什么利润下降呀,什么吃饭都成问题呀,说得悲情十足;效益好的时候,它们不直接说没钱治污,而是说扩大生产比投资治污更需要资金,扩大生产会给地方带来更多的税收,解决更多的就业,说得冠冕堂皇。
没有治理资金,就可以不履行环境责任,绝对是强词夺理。问题的实质在于以此为由的污染企业不想花保护环境这份钱。治理污染是企业应尽之责,环保投资是企业运行的正常成本,既然办企业,就不能不考虑应尽之责和应投之资,没有治理资金根本不能成为违法排污的理由。超标排污就是违法,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任何企业都没有理由违法排污。
当然,现实中有些企业是过去全社会环保意识不太强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后来确因经营困难拿不出治污资金,但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企业有了钱也不治污。这就值得深思:为什么污染企业高喊“没有治理资金”,总是能够博得一些人的同情和关照,总是能够毫发无损地闯过环境保护的一道道红灯?
同情和关照污染企业,让人首先想到是认识出了偏差。如果同情和关照是着眼于整改,那就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尽快达标排放。如果与拒绝整改的企业僵持不下,说明整治污染的决心还不强,手段还不硬。违法排污不容姑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公众环境安全,是依法制裁排污企业最为强硬的理由。县级以上的政府,可以调动的资源很多,只要下功夫,动真格,怎么可能撼不动那些所谓“牛气”的污染企业?(武卫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