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入教材“告别”禁忌时代
梁实秋的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记者从武汉江岸区高中课改培训现场了解到,许多“新面孔”首进中学语文教材。(7月27日《长江日报》)
梁实秋何许人也?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但他否认文学有阶级性,主张“文学无阶级”,曾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在过于考量政治因素的时代,梁实秋很难进入教材编选者的视野。
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梁实秋文章入选语文教材?毫无疑问,事事“政治挂帅”的年代已经远去,种种违背常识和常理的事情也在一件件被纠正过来。可以说,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语文教材,意味着社会理性的勃发,更是时代禁忌回归常识的折射,隐藏其后的是教育理念的日渐透明和开放。
语文教材作为传递和接受人类精神财富的特殊凭借,从它产生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梁实秋首次入选语文教材验证了这种变化。当这种可喜的变化愈来愈多的时候,就是社会日益尊重常识,日益回归人性的时候。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