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星闻斋 > 正文
欲罢不能的电影节政治
www.fjnet.cn?2009-07-29 15:44? 董铭?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墨尔本电影节并不是个纯粹民间性质的电影节,其资金来源一直以来都受到电影圈内的非议。早在贾樟柯宣布退出本届墨尔本电影节之前,就有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因抗议组织方接受以色列政府资金,而宣布撤出自己的作品《寻找埃里克》。贾樟柯等三位中国导演的撤片原因,是不满于墨尔本电影节组织方炒作“疆独”影片,出于个人的“朴素情感”而表达不满。

前后这几位导演退出墨尔本的原因虽不尽相同,却有着同样的初衷,就是希望参加一个纯粹的“电影节”,而不是一个被各类政治势力左右,一味靠敏感话题吸引眼球的商业秀。

纵观全世界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它们都无法绕过政治类影片所带来的争议。欧洲三大电影节——戛纳、威尼斯和柏林——都曾在某些时期偏重于政治话题影片的入选。许多获奖导演的作品,也确实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譬如这次退出墨尔本的肯·洛奇,就是一位长期关注英国底层社会的现实主义大师。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在承担记录性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会带有导演个人的政治倾向性,但这一切必须基于影像的真实性,而不是歪曲事实的杜撰。如果连组织方都刻意偏袒某影片所涉政治事件中的某一方,那就只会让电影节沦为政治宣传的传声筒,而剥夺另一方的申辩权,并冲淡电影的艺术性。在政治类影片的选取上,电影节组织方不负责任、恶意炒作,造成的后果可能是抗议者的撤片、退赛等极端后果,这固然能暂时吸引媒体眼球,也容易丢失长期积累的公正性。

戛纳电影节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政治批判味道浓厚的获奖影片,譬如摘得2004年金棕榈大奖的纪录片《华氏911》,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在本片中通过大量一手素材,对布什政府的海外政策抨击、讽刺,毫不隐瞒主创的政治立场,犀利且不失真实。欧洲的电影节给了这样的美国影片发声的舞台,迎合了部分人群的世界观,也会惹恼另一部分人。

同样,柏林电影节在称为“西柏林电影节”的早期,也因政治立场被东欧国家持续抵制,其主办方对政治类影片的偏爱风格延续至今。

国际电影节上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影片,当然不应仅有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迷幻惊悚的冒险传奇,政治影片的存在具有其深刻意义,但组织方应该明白自己的角色,谨慎维系艺术、政治与商业之间的平衡。

墨尔本电影节的组织方让自己从幕后走到前台,把电影院变成政治战场,这种做法是危险且短视的。电影节本身成为政治话题的始作俑者,这对其他具有独立精神的参赛导演也不公平。

国际电影节上的政治类影片并不罕见,但一部优秀的政治类影片源自严谨的创作态度、真实的历史素材和高超的影像技巧,且应经得起时间检验。在全球许多电影节着重推荐真实平和的佳作,促进文化包容、民族融合之时,墨尔本电影节却一意孤行,放映一部明显歪曲历史事实、宣扬分裂主张的影片,其背后的深层次动力,绝非艺术独立那么简单。 (作者系旅法学者)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