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房价这个难驯服的葫芦还没按下去,水价这个更让人心忧的瓢又浮了起来。
这几天,洛阳、宁波等地自来水公司都纷纷以亏本为由要求上调水价,但他们的声音却被网民的质疑所淹没。有媒体甚至公布出一家公司在经营宁波的自来水业务中,其毛利率达46.85%,超过了暴利的房地产业,成为最能赚钱的公共行业。
一边是自来水公司的大倒“黄连水”,另一边是公众对水务行业“内部亏损”计算方式的强烈质疑。这不得不让人产生这样的忧思,那就是,明天的水价,很可能就是今天房价“说不清、理更乱”的翻版。因为,从眼下水价的组成部分看,它要比房价更为复杂,更充满了不确定因素。
如果说,地价和房价比还只是国土部与住房和建设两部门的争议。那么,水价在“九龙难治水”的背景下,掺杂了更多既得利益,甚至是官方色彩浓郁的“资本幻影”。可以说,就在我们的水龙头开关下,每家每户要面对的,不仅是确定水价的发改部门,管理水源的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安全的环保部门,牵头管网建设的市政公用部门和负责供水的自来水公司,还有那些已经买断了我们30年到50年不等特许经营权的跨国水务公司。在这样的多“管”其下中,水价无疑将变得比房价更有上涨的“驱动力”。
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参与的部门越多,受惠的人群就越多。以住宅产业为例,在改善居民住宅条件的大道理下,地方政府不断扩大城市圈,土地部门拼命出让土地,国企也频频推波助澜,按理来说,房价应该企稳下降才是。可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所为反而让房价这根魔杖节节攀高。在明天的水价中,将会有更多的角色登台上演,或者主角是比开发商更能长袖善舞的“洋水务”,以及那些代表地方政府利益的投资公司和公关公司。
眼下,如果说把水价的价源部分分摊给民众,是对净水质量的提高,是对水安全的保证。那么将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等分摊给广大民众,那无疑是找错了“出资人”。毕竟我们已经上缴了各种资源税(费)和基础建设投资类的赋税。如果把这些都分摊在上涨的“价格表”上,那么民众明天付出的,可能比高房价更复杂。
我们更不应该让民众像承担房价“灰色成本”那样,消化地方政府在历次改革中沉淀的“陈年老账”,甚至把企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高管理成本下的人情世故,也大包大揽下来。假如一个地方政府拖欠了几千万元水费,难道还需要民众在多年后买单?
可见,在自来水公司改制中,我们一定要补好房地产行业在当年改制后没补上的课。去查一查那些市政公用事业背后的公关部门是不是作了“虚账”?有没有将作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俘获?发现没发现自来水公司在出售特许经营权中承担了编外的“乱摊派”?
水价不仅仅是中国最后的一个价格改革堡垒,同样也是广大民众继高房价后的又一块心病。因此,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地将“吃水人”当作理所当然的“挖井人”,更不能把他们当作投资人。因为只有政府才是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首要服务者。(作者系中国房地产报执行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