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个说法”,还要注重舆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公众的质疑中查找工作的漏洞和缺陷,以此为契机改进工作、推动改革
面对公众质疑,该怎么办?近日的两则新闻,让人眼前一亮:为及时回应网民质疑,广东省职能部门第一个“网络发言人”现身网络平台。国家统计局则及时召开通气会,解释统计数据与群众感受有偏差的原因,解答职工工资“被增长”的疑虑。
在回应公众质疑方面,我们有过很多教训。有的部门的失语和乱语,不作为和乱作为,影响恶劣。对卫生防疫、污染事故等敏感问题保持沉默,容易造成谣言流行、民众恐慌;企业改制、拆迁补偿等民生问题不透明,容易激化矛盾,酿成群体事件;对收入差距、干部腐败等社会问题“躲猫猫”,容易降低公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度。河南杞县群众听信辐射传言“集体逃亡”事件就有相关部门回应不及时、作为不适当的原因。
针对回应公众质疑中暴露的问题,不少地方和部门变被动为主动,及时公开回应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广东的“网络发言人”和统计局的通气会就是可贵的尝试。
以前,广东的职能部门也对“网言网语”进行回帖和处理,但属于随机式回答,没有统一、权威的声音。现在由“网络发言人”回答网友提问,并承诺“面对网民的‘放炮’、‘拍砖’,以更诚恳更开放的心态回应网民质疑,尊重网民意见,绝不会回避”,体现了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和程序的规范性。国家统计局在及时召开通气会解疑释惑的同时,深入分析当前“职工工资统计范围过窄”的缺陷,并承诺改革落伍的统计方法,不仅无损于统计部门的权威,反而增进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
面对公众质疑,不逃避、不回避、不推诿,是一种进步。网络发言人和统计局的通气会启示我们:对于公众质疑,不能满足于少数地区和部门自发式的“觉悟”,不能满足于迫于舆论压力的被动应付,而要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回应公众质疑的责任和义务,实现政府回应公众质疑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但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个说法”,还要注重舆情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公众的质疑中查找工作的漏洞和缺陷,以此为契机改进工作、推动改革。
今年4月公布的我国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两年,我国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民众对公共事件和政策的公开质疑,是公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如何更诚恳、更开放、更科学地回应公众质疑,急需提上议事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