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虎扑篮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报道相当热闹,一则最新的官方消息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目前不便透露具体细节,过一段时间会统一对外发布。”(《中国经济周刊》9月14日)
而同日的《中国青年报》上也出现这样一则与事业单位工资有关的新闻:在河南郏县,由于教师超编严重,当地政府不得不采取“编外离岗”的方式分流教师——252名教师,成为“不用上班,白领工资的‘白领’”,“工资待遇与上班教师相同,等到年满50岁,再办成提前退休”。据悉,这些“编外离岗”教师“有的还不到40岁”,其“提前退休”许多都是通过“谎报年龄”获得的。
对此,当地政府虽然心知肚明,但也显得相当无奈和委屈,表示:“直接让一些教师退,肯定会妨碍稳定,继续保持超编,省里面也不会允许”,“以财政上的牺牲换取政治上的稳定和工作上的完成,似乎是惟一的选择”。
就绩效工资改革以及教育事业本身的绩效而言,河南郏县的“编外离岗”、“白拿工资”做法,显然是一个极端的反面,较之通常被认为是绩效工资对立面的“大锅饭”走得更远——“大锅饭”好歹还只是“干多干少一个样”,而“白拿工资”却是赤裸裸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如此完全反向、负面的“绩效”,对于眼下正紧张推行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无疑具有一种釜底抽薪式的颠覆性。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超编并非河南郏县独有的个别现象。统计显示,2004年河南全省中小学教师超编增至6.5万人;在全国范围内,2007年与 2000年相比,小学教师超编110万人。而在教育之外的整个事业单位范畴内,“人员过剩”同样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数据显示,全国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接近4000万。如果再加上公务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雇佣的大量编外人员、临时工,我国政府财政实际供养的人数在5300万以上。以单位GDP的财政供养人数计算,中国每百万美元GDP平均供养12.3人,位居世界前列。
这种背景下,一个问题便不可避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如何面对“白拿工资”现象,特别是它背后见证的事业单位人员过剩问题?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后一个问题,绩效工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本身的绩效,就会成为一句空谈。“干与不干一个样”又如何能有效激励那些真正的工作出色者、事业奉献者?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或许还在于:加速推进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如人事管理方面的改革。尽快为包括教育在内的所有事业单位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起一个公平畅通的正常退出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