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一位保送的博士为何是心灵的幼儿?
www.fjnet.cn?2009-10-17 08:54? 林A?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智力上已经是博士在读,心灵上却是三岁儿童——这种“智力和心灵的严重分裂和不匹配”不是小说里的故事,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闻之,让人心寒,也心酸!

据《长江商报》2009年10月14日报道,在武汉南湖一所部属高校教师家属区的一间三室一厅的出租屋内,住着来自襄樊、53岁的王女士和她的女儿李慧(化名)。女儿是该校生物学专业的博一学生,王女士来汉陪她读书已快4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丈夫则留守襄樊。谈起女儿,王女士充满了担忧:“博士女儿老大不小了,我从相亲会上相中的几个男孩子她都看不上眼。她对将来的工作也没什么计划,洗衣、做饭都得我来服侍,我来汉陪她都快4年了,真是操心啊。”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尽管早在2008年,我国拥有的博士生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但相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博士生的相对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在我的理解里,博士不仅是我们国家最高级别的学位之一,更是国家倾心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社会的中坚和精英。可看了这则新闻,我对博士生的敬仰之心顿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个堂堂的博一学生,不仅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而且还不愿意自理。这样的博士能算国家的人才吗?

我无法考量这位女生的智力水准,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位心灵幼儿。我曾经戏称胡润百富榜的一些落马富豪为“金钱上的富翁,心灵上的贫民”,而今,这位博士女生则让我看到了“智能上的博士,心灵上的幼儿”的存在。除了读书,这位女生似乎什么都不会: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不会寻找工作为社会出力,甚至连谈恋爱都不会。不但不会,而且还不愿意,心甘理得的享受母亲的照顾——没有愧疚之心,没有回报之愿。这样的心灵和心态,和一个刚学会蹒跚走路的三岁小孩有多大的区别?!

可问题是,这样的一位心灵的幼儿,怎么就成了我们国家的博士,而且是保送?这不仅再次证明教育机制的迂腐和僵化,证明我们家庭教育的无力和无奈,更折射出我们社会价值观的严重错位:重智力,轻心灵。“心者,道之主宰”,没有心灵的成长,拥有再高的学识都是枉然。甚至,如果心灵出了问题,智能越高对社会危害越大,那些因心灵变态而铤而走险的知识罪犯,已是举不胜举。

林语堂先生曾说:“我们理想教育完全时候,应该完全用不着文凭,应该一看那学生的脸孔,便已明白他是某某大学毕业生。倘由一学生的脸孔及谈话之间看不出那人的大学教育,那个大学教育也就值不得给什么文凭了。”再看看这位博士女生,真让人不得不佩服林先生的高论。只可惜,似乎很少有人再记得林先生这句话了!

头脑知识不如心灵智慧,智能高不如心能高!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