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被绑缚的英雄尸体带给我们的震撼
www.fjnet.cn?2009-11-06 08:25? 刘洪波?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人们之所以对这起绑尸索价行为愤怒至极,是因为溺亡的大学生死于无私的救人。这3名溺亡的大学生与两个尸体打捞者的眼光不同。在大学生们眼中,溺水者是临难的生命,必须救起,此时他们未曾考虑自己的危险。尸体打捞者的原则是“活人不救,只捞尸体”,换言之,如果有人溺水,那么合乎“活人非商品,尸体商品化”原则的做法,应该是任其溺亡然后打捞出水。这当然只是设想,因为他们在救人的时候并未出现,他们出现在大学生溺水时间长到足够溺亡以后。

这个时机,使他们无需面临救人还是捞尸的选择,而作为单纯的打捞者出场。而打捞起一具尸体,绑尸要价,既是一个单品交易,也是在展示打捞能力,依价办理,三具尸体都将出水。哭声震天,双膝跪地,承诺保证,都不足以使其削价或者延缓现金要求。

这个绑尸要价的行为,因为遇上救人而死的大学生,凸显其分外的冷酷和绝情,使人无法相信“人心换人心”的基本道义。然而,从打捞生意的这两个从业者来讲,他们打捞的只是尸体,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考虑这个尸体是什么来历,某个人为什么会变成了尸体呢?同尸同价,他们实行一种“尸体无差别对待”,这并非特别过分的。

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对打捞者行为的愤怒,是基于对“英雄尸体”的不恭,而不是基于对普通尸体交易中同样存在的针对情感和良心的勒索,那么将很难经得起推敲,因为尽管我们悲愤莫名,但我们仍然不能说,你必须对英雄的尸体给以特别的对待,因为他是否愿意给某具尸体以特别对待,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事实上,我们应当厌恶的是对尸体标价勒索,而不是它针对于英雄,虽然对一个英雄的尸体的勒索,特别令人惊心。这就像孙志刚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而被收容打死特别引人注目,而我们反对的是强制收容制度。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打捞尸体怎么变成了一个市场。我已经注意到消防和海事部门都因没有打捞尸体的设备而无法行动,而照片向我们表明,“专业打捞尸体”也实在无需昂贵的设备,那不过是一条简陋的小船。政府有船政、水政、海事、消防,还有什么不在管理之中呢?但公共水域缺乏守望员和救生员,哪怕那里再多的游泳者;也缺乏公共的尸体打捞队,哪怕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溺水而亡。就这样,一个以尸体为商品而且漫天要价、绑尸索价的特殊市场产生出来。现在,人们不仅拿钱买命买健康,还要拿钱买尸体。这岂是谴责绑尸要价的打捞者可以代替的思索。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