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9日北大开始接受全国中学参加“校长实名推荐制”申请以来,短短4天,就有400多所中学提出申请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最终39所中学通过审核,他们的校长将最先品尝向北大实名推荐优秀生的滋味。(北京日报 11月16日)
折腾了许久,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终于付诸了实施。但是从北大最终确定39所中学获2010年“校长实名推荐”资质上来看,这一曾经让大家盼星星盼月亮的措施却比不那么令人欢喜。本来以为北大的此次开放选才能够是个大手笔,会进行一个人才的“海选”,每个校长贤达都有推荐英才的机会。孰料到头来,所谓的“校长实名推荐”对于大多数高考生只是好梦一场。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只有39名校长有这样的“推荐权”,这能叫“不拘一格”吗?合摸着北大的“不拘一格”就是不走高考的路子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话,无外乎就是多招了几个没有蒋方舟有才能有特长的“蒋方舟”而已。或者也可以说,其实就是多给了这39所中学一个固定的指标。
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我会把孩子送到江苏去读书,为什么?因为在享有“推荐权”的名单中,江苏占的名额超过了四分之一,而诸如江西等一些省份,一个都没有,这是不是意味着江西没有可以推荐的人才?如果有这样的人才,是否必须到江苏等这样的地方去读书,才有被推荐的机会。另外,这份名单上的中学都是全国重点中学,可是上重点中学有多难,北大难道会不知道吗?难道正是因为这些重点中学每年培养高考分数的人多一点,就有了“校长推荐权”,这一个推荐的名额是否可以理解为北大对他们的奖励呢?
北大推行这样“直选”的“推荐制”,实际是就是“新瓶装旧酒”。我认为这几乎没有任何的高明之处,这样一来甚至还会加重教育的不平衡局面,产生更大的不公平。而有限额的“校长实名制”更是对人才的一种偏见。有些人才在某些方面很有天赋,但是偏科厉害也是普遍这些人的致命弱点,他们是上不了这些顶尖的重点高中的。“校长实名制”永远跟他们无关,对此他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砸墙找关系进入这些重点中学,要么就继续被埋没。
如果北大果然对人才不拘一格,那么我倒建议北大可以摒弃这种容易产生不公、新瓶装旧酒的“直选”,反倒可以试试“海选”,即将推荐权下发到每一个具有办学资历的中学校长手中,让每一个角落都有发现人才、发掘人才的眼睛。或者干脆就不要什么校长推荐制,改为有才者自我推荐岂不更加不拘一格?这种海选的方式可能看似会比较混乱,但是随着机制的慢慢成熟,“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人才自荐将成常态,有才者有了成才的途径,才能不够者也有了向上的动力。
- 2009-11-14“校长推荐上北大” 让实践说话
- 2009-11-13“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面前能否城乡平等
- 2009-11-13“校长推荐制” 只靠校长行不通
- 2009-11-16曼联传奇炮轰纳尼愚蠢至极 米兰尤文曝欲争抢红魔水货
- 2009-11-13北大校长推荐制颠覆三公原则?
- 2009-11-13不必苛求“中学校长推荐制”完美无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