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年底突击花钱,近些年来屡屡老调重弹,已成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怪现状。今年也不例外,根据预算支出和已完成支出间的差额,全国财政部门将在12月完成突击花掉2万亿元财政资金的任务。(12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对于如何年底突击花掉这预算中的2万亿,网友们议论纷纷,但是归纳起来无非有以下两种:一是应该把这些钱花在民生上,比如投向教育、交通、医疗等民生工程的建设,哪怕是每人分1428元;二则是要防止各级财政为了突击花钱,找些名目最终流进了个人的口袋或者流进了小金库。
“财政为什么要当做任务来花?”,国家财政有预算,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当成任务来花自然是没有什么不对,政府财政“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因为只有把财政的钱都花出去,才能够达到“用之于民”的目的。
“等钱办事”恐怕是造成年底需要突击花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办得怎么样,很大的判断标准就是国家财政的投入,但把这些钱花出去需要时间和过程。之所以出现要突击花钱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前11个月花钱没有按照预算进行,没花钱当然就办不成事,少花钱自然就是少办事,突击花钱实际上证明白白浪费了前11个月的时间,是行政效率不到位的表现。
到了年底,要绩效考核,首先恐怕是要看这些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即这些钱到底有没有按照预算花出去,“一分钱办一分钱的事”,搞工程不花钱显然不现实,因此到了年底,只好突击花钱,以应对绩效考核,至于怎么花,要么是工程匆匆上马,要么就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报账,动歪脑筋,钱流进了个人的钱包或者入了部门的小金库。
财政预算本来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但是这里的“效率”绝对不是指花钱的效率,而是在一年的时间里用了多少钱干了多少事。可这种突击花钱的后果是什么呢?只能是钱花的匆匆忙忙,事情办得马马虎虎。
因此,老百姓的质疑和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政府财政的钱如果能够在公共服务中取得实际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务式花钱倒也没有什么不妥,关键是钱花出去了,事情却没有办好,不仅仅是没有效率,更是一种浪费,与其绞尽脑汁怎么消化这笔巨资,反倒不如每个纳税人发1428块来得实在。
- 2009-12-12应明确社保基金在公共财政中的划拨比例
- 2009-11-27除了"残就金",还有多少财政"糊涂账"?
- 2009-11-20给土地财政依赖症开个药方
- 2009-10-29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是权力自肥
- 2009-10-27“三公消费”:财政公开绕不过的坎
- 2009-10-03土地财政复活 谁的狂欢谁的噩梦
- 2009-09-29土地财政复活谁的狂欢谁的噩梦
- 2009-09-08机动车防污税的财政意义大于环保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