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黄朝峰 > 正文
我支持文化部将“偷”改成“摘”
www.fjnet.cn?2009-12-21 17:23? 黄朝峰?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文化部发布消息,目前正在加强对SNS社交网络中的一些游戏进行监管,已经要求各个SNS社交网络中的”偷菜”游戏改名。开心网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已经在“买房子送花园”插件里把“偷菜”改为“果实采摘”。(12月20日 新华网)

文化部因为要把“偷菜”改成“摘菜”,结果把自己搞成了众矢之的,调侃挖苦,冷嘲热讽,口诛笔伐等等如排山倒海般来势汹涌。笔者看到文化部孤军奋战处境艰难,深表同情,所以决定站出来力挺。

一般人看到“偷”改成“摘”肯定会想到孔乙己的“读书人偷书称窃书论”,当然前提是你看过鲁迅的《孔乙己》和你是一般人。可是,如果仔细和有深度的思考一下,其实两者有本质不同,孔乙己是在狡辩,“偷”和“窃”本来就是一回事,说窃只是为了表明他是读书人有学问;“偷”和“摘”不是一回事,难道文化部把“偷”改成“摘”是为了证明自己有文化?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文化部的本意是想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娱乐方式,宣扬一种正面和正义的文化。

当前的偷菜游戏火的一塌糊涂,无数人为之痴狂,曾经新闻报道说有人为了偷菜熬夜不睡觉,有人为了偷菜耽误工作丢了饭碗,更有甚者有人为了刺激,演练现实版的偷菜。人们上班偷菜,下班偷菜,睡觉想着偷菜,以偷了别人的菜为乐、为骄傲、为炫耀。在游戏过程中,一种观念悄然形成,“偷能带来快感,偷是光荣的”。 偷东西的人被称为“小偷”,也就是说人们以当小偷成功而洋洋得意。这是可怕的!在人们的观念中,偷就是趁别人不注意,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且偷和盗总联系在一起,是为人们所不齿;小偷更是被人们所唾弃。因此,“偷”实在不是个好字眼,它带来的影响很差。因此,用中性的“摘”替代之是明智的。

再看玩偷菜游戏的群体,除了白领,公务员,小职员和大学生外,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是未成年人(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如果你在玩偷菜,你小孩儿问你“爸爸,你在干什么啊?”你难道回答他“我在偷菜。”你如何向你的小孩儿解释此偷菜非彼偷菜?他们又怎么接受自己的父亲是小偷?一方面,小孩子在自己的价值观尚未形成之前,容易对别人的行为和语言进行模仿并习得自身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思想本身不成熟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被所玩游戏的价值观引导,说不定哪天你问某个小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要做一个伟大的小偷,做一个偷菜冠军,因为偷菜能给他带来成就感。那时,我们该如何面对?

因此,不论是看“偷菜”文化所倡导的价值方向,还是看玩“偷菜”游戏的群体,“偷”改成“摘”是十分有必要的。

?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