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纽约时报》岁末推出“中美国”图啥?
www.fjnet.cn?2009-12-27 09:45? 亦菲?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2009年年终将至。美国《纽约时报》近日对今年随世界潮流受到关注的新词汇以及重新受到关注的原有词汇进行了整理,并予以公布。其中,由中国与美国合成“中美国”榜上有名(12月23日中新网)。

对“中美国”这个词,“专利”出在哈佛大学著名经济教授尼尔.弗格森2007年撰写的《论“中美国”》一文中。此后,弗格森在2008年12月又发表一篇题为《“中美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的文章。自此,“中美国”被广为引用。依笔者之见,美国经济教授“研讨”出这个“中美国”名词恐怕只是出于美国为“最大的消费国家”和中国为“最大的储蓄国”这个角度。作为学者专家研讨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是他们的份内事。问题就在“中美国”这个概念出笼后,世界一些国家的政客在引用中各取所需,蕴含着诸多用意。

远的不说,就以最近在丹麦举行世界气候峰会为例。美方代表公开称,美国不会给中国气候减排予以援助。此言一出,立马遭到中方代表团副团长苏伟的驳斥,称美方代表此言是“缺乏常识”。原因也不言而明,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两国分属《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附件一和非附件一的国家,责任和义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提出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减排援助是基于国际公约精神,体现了国际公约的严肃性和对公约的认真履行。但美方代表此观点将中美两国相提并论就显得不符事实,也没有法律常识支撑。中方进行“正视听”是要廓清在世界公约框架中,中国所履行的责任。中方一旦主动放弃援助,无疑等于迎合美方的要求,遮挡美国的不负责任。因此,中方代表称美代表“缺乏常识”确实在言在理,恰如其分。为何美方代表对常识视而不见?美方一个观点是“坚持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分担相当的责任”。不言而喻,此观点也缘于那个所谓“中美共治论”。

对所谓“中美共治论”,中国领导人和中国学者专家从来都持不赞成态度。美国问题专家钱文荣认为,“中美国”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是遏制中国,改造中国的新战略(见《半月谈》)。这个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来访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调,中国高层高度重视中美关系,但不赞成有关“两国集团”的提出(见新华社2009年11月18日电)。很明显,对于“中美国”论中国表明不赞成的态度。令人玩味的是,面对中国领导人郑重其事的澄清,面对中国专家一而再再而三的指正,美学者依然一意孤行,在“中美国”这个流行语上做文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纽约时报》在岁末抛出“中美国”成世界新潮语的消息背景是什么?从新闻角度还是美国政治角度谈论有待人们分析。不过,按“传言一百遍会成真理”的思维来看,其对公众产生误导影响不应低估。多年来,美国主流媒体一刮风,美国社会就一阵浪,西方一些对中国的无理抵制干扰行动往往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正当言论息息相关。对此世界新语应实事求是予以澄清驳斥,进行一番“正视听”。当然,重要的是,给某些一闻“中美国”这个词就以为美国从此改变对中国态度的沾沾自喜情绪一副清醒剂,清醒清醒之。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