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媒体得知,2010年,44.8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的清退,也就意味着的教师队伍将完成一次全面的“大换血”。
我们暂且不去探讨代课教师被清退后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站在教育角度谈教育,此次乡村教师大换血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农村教师资源的血液系统的更新换代,这才是教育本身应该探讨的课题。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退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的代课教师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并且贫困山区教育和教师资源的落后确实也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已经实行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国家财力的盈实对于在硬件上实现城乡教育的平衡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作为教师资源的软件条件却远远未能达到平衡的要求,而此次大换血目的恐怕也是在此。
正如人体换血一样,有了丰富的血液资源并不代表着能够顺利拯救病人的生命,关键还要看能否正确地配型。如果配型不成功胡乱输血,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极容易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而乡村教师队伍的大换血也必须谨防“溶血反应”的发生。
我们不乏有着高知识水平、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人才,特别是高校教育的飞速发展,甚至可以说优秀教师资源的“血库”已经相当的充盈,对于城市来说,甚至有些过剩,从每年的教师岗位招聘的激烈竞争程度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但是,这些优秀的血液能否顺利为贫血的贫苦乡村教育输血甚至换血,完成乡村教师血液系统的升级换代,最终取决的因素却是血型系统。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前些年有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山那边》,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到贫困山区支教的故事,我身边看过的很多同学看后有些人甚至感动的热泪盈眶,深感那位女大学生献身山村教育事业的伟大。但是当我问他们毕业后是否愿意和她一样伟大一把的时候,几乎无不摇头,理由很简单,山区的条件太艰苦了,非常人所能忍受,因为他们看到了女主角的挣扎和痛苦,而这种挣扎和痛苦正是我所要说的“溶血反应”。
- 2010-01-03面对代课教师当有愧色
- 2009-11-19代课教师与病危教授,一声叹息之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