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希望通过听证这种形式获得更多控制自身生活成本的话语权,而现行听证会的操作显然无法满足民众的这一要求。
针对各地价格调整听证会屡次爆出问题,被指“作秀”的质疑,发改委网站刊文指出,“如果政府有关部门真想作秀,岂会让这些‘蹩脚’的‘演员’来砸‘牌子’,听证会屡次爆出问题,恰恰反映了听证会并非‘作秀’。”(1月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
其实,发改委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价格听证是不是“作秀”的质疑,因为召开政府定价听证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没“作秀”,而是为了切实尊重民意,尤其是要多考虑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如今听证会频遭质疑,只能证明听证会的运行在这方面存在硬伤,跟作不作秀实在是没多大关系。
这篇解释文章中,对听证会的实质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听证会是公民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对于听证体制的积极解读令人欣慰,但遗憾的是,这样精辟的论述只出现在专家的解读中,少有实践的佐证。看着问题频出的听证会操作,我们只能发现听证会与这种精辟的阐述渐行渐远。
正如文中指出的,听证会包含“听”和“取”两个层面,然而更多的时候民众面对的是只“听”不“取”的现实,难怪老百姓把“听证会”称为“听涨会”。面对失望的结果,民众自然要追问只“听”不“取”的听证会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听”的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政府在“取”的环节不顾民意?实际上,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因此,对听证会是“ 真听”还是“作秀”发问,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民众希望通过听证这种形式获得更多控制自身生活成本的话语权,而现行听证会的操作显然无法满足民众的这一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会,应该是“穷人听证会”,因为这类价格的变动,受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人群。办好“穷人听证会”,就需要给百姓更多的话语权,不仅在“听”上做得毫无瑕疵,更要在“取”上下工夫,尤其要多听穷人的声音。只有这样回应公众对听证会的质疑,才显得有意义。
- 2009-10-21喜闻价格听证会终成“听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