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谷歌,你想吓唬谁?
www.fjnet.cn?2010-01-14 17:50? 沈逸?来源:文汇报    我来说两句

2010年1月13日,在刚刚就谷歌图书馆扫描中国作家作品一事作出道歉后不久,谷歌美国管理团队在“Google.cn团队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发生在2009年的Gmail账户遭到袭击以及中国强化互联网管理等为理由,宣布正在考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如果这是谈判的策略,那么这无疑是一种糟糕的策略;如果这是一种认真的战略决策,那么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遗憾而失望的、没有远见的决策;如果这最终变成了一种事实,那么只能遗憾地说,再见,谷歌。

就谷歌声明出台前后的时机来看,还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据说攻击发生在2009年12月,然而谷歌把这件事情捅出来的时机是在2010年1月13日,在没有承认“侵权”,只是做出“道歉”之后不到24小时,就高调宣布“考虑退出中国市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谈判策略,让人非常自然地联想起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将人权问题和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相挂钩的做法。比起谷歌,克林顿政府当年要“豪迈”得多:不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等于宣布如果中国人权改善的情况不符合美国的要求,那么美国就对所有中国产品关上大门。这在当年无疑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不过后续发展显示这是很典型的无知者无畏,因为最后的结果不但是一年之内就宣布把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脱钩,而且最终克林顿政府还极力推动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伙伴待遇,这便是形势比人强的通俗展示。

回到谷歌本身来看,就其发表的官方声明来看,显然,谷歌的美国经营团队以及包括人权观察这样的国际组织,强烈认同的观念是“人权高于主权”,这里的“高”包括至少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权价值高于任何国家的主权管辖;第二,判断和定义人权具体内涵的标准应该严格参考乃至复制西方国家对于人权的定义以及实践;第三,西方国家的公司和个体在他国范围的活动,不应受到被认为和西方人权标准以及价值相抵触的所在国法律的管辖。这个问题并不新鲜,事实上在2007-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前后,美国国内就出现过向拥有在华业务的美国公司施加压力的游说活动,这种游说活动是在中国政府强化对于一些具有颠覆性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互联网活动监管的同时开始的。法轮功互联网协作团队——正在发展成为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的互联网平台供应商——依靠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系等美国本土力量,以及人权观察、大赦国际等组织,在国会山和华盛顿进行了一系列“动作”,使美国谷歌团队,以及微软公司都感受到相当可观的压力。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