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比较关注温州这片土地的,在我看来温州因为历史地理的局限,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通火车,所谓理失求诸野,恰好保存了中华传统中比较古朴的文化特色。可以说温州是我思考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其中对于血缘宗族的重视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对温州的新闻都比较关注,但没有想到我前几天一下子看到两条虎扑篮球:温州的新闻,对照起来真是相映成趣。
一条是央视二套的《对话》节目,讲的是德力西公司和施耐德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各持百分之五十股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合资公司的总经理,作为一个施耐德方委派的职业经理人,大刀阔斧对原企业员工做裁员的经历,在一些比如采购办公室这样重要甚至有油水的岗位上,裁掉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创业元老们的亲属,这对于一个创业之初就有家族性质的企业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不过权衡利弊,包括胡成中在内的董事们最后还是对总经理的做法表示支持,甚至认为这是必须的,否则企业很难有持续的竞争力。
第二条新闻,是我在凯迪网上看到的,温州市龙湾区2003年1月,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监察局联合发文组织了一次科级干部子女公开考录,从55人中择优招考了22人。据说是“由于区划调整后龙湾区机关干部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为了稳定干部队伍,使全区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常轨道,经当时的龙湾区委、区政府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这太有古典传统了,就是古代的“恩荫”制的翻版。早在汉代一般称之为“任子”制,就是高级官员可以保任其子弟为官,是先秦世官制度的遗俗,是贵族特权制度在秦汉时期的变异形态。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民国以前,比如按照“我大清”的体制,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满清对于干部子弟也是可以特别照顾就业的。不过那时候照顾范围并不大,级别还要求比较高,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才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而到了今天解放已经60年的温州,恩荫制度进一步创新了,连七品芝麻官级位都不到的区政府里的科级干部,都可以享受恩荫,保举子弟优先当公务员。
- 2010-01-01父亲招聘儿子是最牛的猫腻
- 2009-12-04招聘设“抓狗”条件挺雷人
- 2009-08-12报名条件朝令夕改,难怪市民怀疑招聘是“因人定岗”,甚至有猫腻。
- 2009-08-07招聘要求懂“鸟语”是一种炒作
- 2009-07-17招聘“陪玩”让人耳目一新
- 2009-06-03招聘有多雷人,用人单位便有多大利?
- 2009-05-18招聘会为何受求职者冷遇?
- 2009-04-16校友招聘的出现,究竟是利还是弊?
- 2009-04-15这不是在招聘“亲情”,不过是穿上马甲的乞讨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