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再过几天是中小学生的期末考试。考试、分数成了目前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原本是一次很普通的小学期末考试,在一些学校眼里成为一次决定人生成败的大考;原本对考试怀有一种正常心态的小学生,经过学校组织的心理疏导活动后却产生了新的心理问题……宁波一位小学生家长向记者反映:她的孩子上六年级,除了少数毕业生已被录取到个别民办名校外,绝大多数都升入对口初中。至于毕业考试也就是很普通的一次期末考试。但学校却很重视,不但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还通过校讯通平台发布信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顺利度过心理焦虑期。学校这些措施本意是关心孩子,而结果却使“一些原本不怕考试的孩子变得害怕起来”。(《宁波晚报》6月22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期望,现实的残酷,令绝大多数的家长看子女的成长总是盯在了考试分数上,从高中到初中,现在连小学一年级也不能幸免。悲哀的是,这种倾向在小学、教师身上同样被演绎到了极致。尽管“评价学生不能以分数为惟一”的口号喊了一遍又一遍,文件发了一次又一次,但事实上,教师评价一名学生,还是先看分数,学校评价一名教师,还是先看成绩,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一所学校,还是先看教学质量。评价来评价去,还是那句大白话:“分数才是硬道理”。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题海、测验、排名、找家长,凡是涉及孩子成绩的手段总是被尽量地放大功能。如此地看,学校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我们有理由相信,真的“是为了孩子好才这么做的”。只是学校忽略了辅导对象,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多孩子并未意识到期末考试有多重要,考前心理上也没有那么压力,多余的人为的心理疏导只会让孩子徒增“心理暗示”,原本正常的心理产生新的心理问题,此即所谓“矫枉过正”吧!当然,需要补充的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理应要引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且应该由专业人士承担。
心理疏导不成,反增心理问题,表面上是学校教育工作方式上的一种失当,但根源还是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不革,分数至上不除,教育的禁锢永远制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看来,真正需要疏导心理的是我们的教育。
- 2010-06-18弑母案警示后高考时代亟待心理救济
- 2010-06-03心理疏导不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万能钥匙
- 2010-05-11没证不能租房子是仇穷心理在作怪
- 2010-04-30反社会人格幽灵亟待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 2010-04-18富士康“跳楼门”事件折射的社会心理
- 2010-03-29“南平噩梦”呼唤建立社会心理救助机制
- 2010-03-29警惕“甘蔗哥”背后的“替死鬼心理”
- 2010-03-25病态心理是最大的社会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