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中国作协23日联合召开倡导深入生活推动文艺繁荣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发来贺信。他强调,要积极倡导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把深入生活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繁荣,用更多优秀作品为社会主义文艺增光添彩。(新华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乏文艺精品,象电视剧《渴望》,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象油画《父亲》,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象虽有争议但又不乏精彩的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文艺晚会……但能够算得上是文艺精品的毕竟还不多,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还差得远,离人民群众需要的喜爱的有生命力的要求还有距离,更多的是追求功利性的作品。
先说电视剧,现在每年产电视剧上千部,跟风作品居多。历史题材剧吃香,就一窝蜂上,把个封建皇帝反来复去的炒。一个乾隆,就有《戏说乾隆》、《乾隆下江南》、《乾隆王朝》、《乾隆大帝》等,加上《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中的乾隆皇帝,看得人眼花缭乱。间谍题材卖座,就是几十部电视剧跟上,看得心惊肉跳。图的是什么,图的是猎奇,图的是刺激,图的是惊险,最终图的是收视率与经济效益。
再说文艺创作。现在的出版社,几乎是见钱就出书。换句话说,就是作者只要肯花钱,无论作品题材怎么样,质量怎么样,艺术水平怎么样,交给出版社就能出版发行。一旦能达到作协、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戏剧家协会等文艺协会要求的集子数量,就可以成为作家、艺术家,达到成名成家的目的。这些作品能不能达到出版质量的标准,有不有生命力,没人过问,只认钱,只认名,功利性特强。
也有一些文艺作品,本身题材不错,思想境界不错,艺术水平也有档次,就是为了迎合低俗的需要,为了服从广告的需要,被包装的不伦不类。就说今年春晚的小品《捐助》,题材、结构、主题、语言都不错,结果硬插进酒和网站的广告,害得观众大倒胃口,赵本山也付出了形象损失的代价。是钱害了作品本身和他的创作班子。有的本来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想增加笑料争取观众,经过一插科打诨处理,作品就变了味,这在舞台上很常见,实在可惜。
回顾一下流传至今的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或许能找到如何创作出文艺精品的答案。罗丹的雕塑,泰戈尔的诗歌,鲁迅的杂文,巴金的《家》《春》《秋》,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等,他们的作品至今脍炙人口,生命力长久,读来回味无穷,受教育颇多。为什么呢?就在于他们创作作品时,只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只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没有想到有多高的发行率、收看率,要得到多少经济回报。他们想表达的是思想,是责任,是使命,是艺术的探索。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但今天看来,它仍然是一部了不起的舞台艺术,它的创作者就绝没有想到要通过它得到什么功利。
今天的作家、艺术家,要创作出划时代的精品,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走,只有抛弃浮躁,抛弃功利,静下心来,多深入生活,多想想人民群众的真正需要,多想想时代的真正需要,多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审视,写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之作,应该不是难事。
- 2010-06-18文艺精品需要留给后人来品
- 2010-04-27当势利主导了“文艺”的价码
- 2010-02-20美艳惊人的韩国文艺女兵
- 2010-01-13本山系列小品露出了文艺界潜规则
- 2009-11-04中国文艺圈的镀金时代
- 2009-08-28文艺批评市场化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