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近日启动新一轮压力测试,内容包括假设房价下跌50%~60%的极端情下,银行信贷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这一测试立即引发市场异动,沪深股市房地产、银行类股领跌大盘,银监会为之迅速澄清,压力测试“各种情景假设不代表银监会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也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一场虚惊就此平息,个中意味却难消却。为何唯独中国会对压力测试这一国际通行的银行风控手段草木皆兵?
答案可以部分归为市场主体尚欠成熟,还可以部分归为房价正处多空博弈敏感区段,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依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计划经济的转轨国家,金融、房地产等资本要素密集领域,政府的管制和干预仍然是资源配置决定性的力量。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来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大规模救市并对自由市场进行反思更是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尽管如此,从原则意义上看,现代政府之于现代经济的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一个交易成本尽可能低的制度环境,这一结论仍然具备无可辩驳的正确性与普适性。
政府介入微观领域并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中国为之付出的教训可谓惨痛。就银行信贷而言,国有银行股改前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由于行政干预、地方保护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大约占到90%,国家为之付出的成本高达千亿,甚至更高,而间接成本,即,经济运行因资金错配而损失的效率,那就更是难以计数。
因为教训深刻,中国银行业改革的突出任务之一,就是寄望于通过银行公司化、股份制改造,使之成为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的独立主体,而从现在来看,这个任务有了显著进展,但距最终完成仍有相当距离。
银行压力测试真正令市场忌惮的实则是“银监会”三个字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起码在投资者心目中,政府行为仍然是金融、房地产等市场最重要的变量。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投资者对于压力测试的确产生了误读,但其对于政府与市场基本关系的判断却很难说是全无道理。(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 2010-08-18高房价何须房屋空置率来证明
- 2010-08-18空置率怎么可能无关房价?
- 2010-08-12土地闲置名单揭开高房价真相
- 2010-08-12公务员提前“升井”公众怎不被高房价盘剥
- 2010-08-02高昂的公租房价后暗藏利益算计
- 2010-08-02房价上行白领下行:中国白领"中产"梦破碎
- 2010-07-29高房价泡沫早破比晚破好
- 2010-07-22虎扑篮球:房价,住建部长说了大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