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西安新闻网8月26日)
国学天才孙见坤因6分之差而与复旦大学无缘,很是让人惋惜。这其中的原因值得人们反思。为什么我们在大张旗鼓的高呼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在现实中又表现出“叶公好龙”,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近几年,北大推出名校校长可以自主推荐上北大的学生,其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偏才,怪才脱颖而出,少受高考的束缚。为什么遇到孙见坤这样的人才又打了折扣呢?
可以说,孙见坤的国学功底是有目其睹的,也有事实为证。其一,他是经过复旦大学8名教授两次面试认可的。其二,2009年孙见坤通过14场激烈的全国比赛,进入央视大型国学知识竞赛《开心学国学》的决赛。他是选手中唯一的中学生。在现场,孙见坤对于《楚辞》、《论语》等古代典籍的熟悉程度,让几个年龄比他大上十来岁的选手一致表示“汗颜”。评委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更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盛赞这名高中生“万里挑一”。其三,他与复旦结缘,是因为参加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奖赛。全国各地3000多名考生参赛,通过论文从中选拔出的58人之一。其四,孙见坤还参加了两场自主招生考试,中山大学允诺,对他采取“一本线下10分录取”的优惠措施。四川大学自主招生的录取通知书上写道:“参加测试的专家认为,孙见坤在古汉语与历史知识方面确有专长,表现出类拔萃。”
以上事实足可以看出,孙见坤的国学功底是十分深厚的,是得到专家认可的。这样的人才不能被破格录取,实在是招考制度的悲哀。像当年的沈从文、钱钟书都是北大偏科录取。如果按照现今的招录制度,不就与北大无缘了吗。
陕西省招办拒绝将孙见坤的档案投到复旦大学,虽然在制度上是坚持了,但也不能说是完全尽职尽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孙见坤这样的事采取特事特办的办法,积极和复旦大学协商,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情况,不是一直立场强硬,拒绝投档。招办的平安,可能毁了一个优秀人才的发发展前程。
孙见坤的遭遇,也折射出高考制度的漏洞。如何把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利落到实处,在制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要使高校自主招生的程序更加明晰,二是要使自主招生制度更加公平。三是要使自主招生制度更加缜密,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国学天才不能进理想的大学是制度之恙,当务之急是对这一制度“漏洞”打补丁,否则,下一个孙见坤的悲剧还会重演。
- 2009-09-25没专业也敢录取开课,大学版的“卖拐”可谓登峰造极。
- 2009-08-31集中录取制下综合评价难作为
- 2009-08-31高校录取理应以综合素质为标准
- 2009-08-31高校录取理应以综合素质为标准
- 2009-08-31将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是个笑话
- 2009-08-31将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是个笑话
- 2009-08-11录取通知书沾上了教育“牛皮癣”
- 2009-08-07“照顾录取”不能成为“行业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