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具体地分析信访量下降原因
www.fjnet.cn?2010-09-27 09:25? 长江日报?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题为《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的白皮书,全面介绍过去一年间中国在促进与保障公民各项基本人权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了解。其中2009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7%,连续5年保持下降的态势备受媒体关注。

信访成为中国人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关注内容,有其明确的社会背景。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它既是公民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也是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因此,信访的数量,信访权利的落实,信访制度的运转,都是观测我国社会运转是否良性,社会发展是否健康的一个窗口。社会发展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信访集中的问题,必然是公民权益保护最为薄弱的环节,也必然是矛盾最为激烈和集中的领域。

无论是从信访产生的根源,还是从一个社会应有的运转机制来讲,信访数量持续下降这一趋势本身,应当视作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应当看到,整个社会走向法治化,走向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的正常机制的过程,必然是民众越来越少的选择信访这一方式的过程。即便信访工作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各部门的“大接访”日渐常态化,但信访数量过高,不仅是社会矛盾多发的结果,也是社会法定的解纷机制不够健全、不够公正的一种体现。

从中国当下的现实出发,信访总数的下降说到底是一种表面的状态,客观地说,单纯从数量的升降并不能考查人权保障的真实状态。我们还应当在现实中考察信访量下降的原因,方能有利于得出具体而真实的结论。

信访总量下降,最直接也最容易联想到的原因是社会矛盾减少、人权和公民权利得到比较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一点,从农业税取消,农民负担问题不再成为突出社会矛盾可以得到验证。

信访总量持续下降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各地方政府的维稳成本在公共支出中的急剧上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很多地方的维稳行动,明显的体现为对于上访者的拦截、劝返,阻止登记的过程。如果信访数量的下降只是一种信访登记量的下降,是地方政府迫于上级信访责任追究机制的压力而进行控制的结果,那它不仅不等于社会矛盾的减少和法治的健全,更有可能掩盖了社会风险,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因为失望而放弃上访,或者说,人民遇到权益受损的状况时,基于现实的无奈而甘于“认命”。从已知信息来看,信访群体中,层层上访、多年上访而问题依然难得解决的数量并不少,各地近年开展的“大接访”活动,几乎都将解决长期上访问题作为成就报道,因此,不能排除因为无望而放弃信访的可能。

信访总量下降,我们理当欣慰于政府在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积极努力,但正如人权白皮书所坦承的,我国人权还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为了稳定和人权数据的漂亮而不惜以损害人权的方式截访,因为信访机制运转不畅而令权益受损者安于现实,可以说是人权保障不如人意的体现。

具体地分析人权数据背后的成因,勇于承认人权保障的不足之处,继续完善人权保障的法律和社会机制,我们就有理由对我国人权保障的前景持续乐观。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