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漂白蘑菇”别成漂白模糊
www.fjnet.cn?2010-12-02 15:02?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1日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3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抽检合格率为97.73%。据专家分析,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据2010年12月1日 新华网)

11月30日,媒体报道了北京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级学生张皓的实验结果,近期他从不同的零售和批发市场,选择不同产地的16种消费者常吃的食用菌样品,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微生物实验室,由校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高瑞芳博士指导,采用“暗室中紫外线条件照射观察荧光”方法,进行了“鲜蘑菇是否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实验。结果表明,市场上的鲜蘑菇93%被荧光增白剂污染。

显然,两个检测结果相差万里,一个是基本被荧光增白剂污染,一个是基本是安全的。哪个真实,哪个虚假?哪个科学,哪个不科学?从北京市工商局最初对张皓小同学调查的“不具科学性”回应,再到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的“迅速反应”,不免让人摸不清头脑,疑云丛生。

检测行动太神速。媒体11月30日才报道张皓的调查结果,北京市食品办12月1日就公布了监测结果。那也就等于说,北京市食品办闻讯而动,立即从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锦绣大地、新发地、岳各庄、八里桥、大洋路、水屯等批发市场和首联、京客隆、物美、美廉美、超市发、家乐福、乐天等超市,总计13个地方抽取了132个样本,并闪电般地完成了检测、分析和统计工作,这符合检测程序和规律吗?有可能吗?

检测结果太悬殊。张皓的检测结果是他用于检测的16种鲜食用菌都不同程度地使用过荧光增白剂浸泡。而食品办专项监测结果则显示3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专家认为其中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也就是说,目前北京市场上根本就不存在人工使用荧光增白剂浸泡的行为,这比工商局“不具科学性”的回应更武断、更霸道。可是,一些不法商贩都实话实说,“为了卖相好看、延长保质期”,他们使用荧光增白剂来浸泡食用菌。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出入?究竟是谁在白日说谎?

更令人纳闷的是,据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介绍,2009年以来,北京市工商局共对北京市场上321个食用菌样本开展了荧光增白物质的检测,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总体合格率为99.07%。用2009年以来的监测结果来解释近期市场上的食品安全状况,说得通吗?不是脑袋灌水了吧?

说千道万,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对张皓小学生的科研进行认真的调查,准确验证他的实验结果到底是科学还是不科学,给出一个合理的明确答复。更重要的是,要把张皓小学生检测蘑菇当作警示,恪守工作职责和职业道德,严厉打击违法经商行为,切实保护好百姓的“餐桌安全”。同时,要认真回应公众的诉求,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别让“漂白蘑菇”变成漂白模糊。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