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吃饭问题,随着物价上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进入11月以来,针对学校食堂饭菜涨价,以及服务质量问题,接连曝出多起新闻事件。11月22日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食堂被砸得面目全非,上千人参与,所幸无人受伤。学生们砸食堂的原因,在于学校食堂当晚宣布食物涨价。11月29日,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学食堂涨价,菜价平均上涨五毛至一元,引起学生不满。上千名学生自发组织带干粮上课,不去食堂吃饭,致使食堂饭菜被倒掉损失过万。(《钱江晚报》12月2日)
先来看看校方对这两起事件的应对。在六盘水二中,据报道,“虽然校方对学生情绪进行疏导,但事件还是发生了。”在嵊州一中,“学校派出了老师专门做思想工作,清点留在教室的人数,劝他们去食堂吃饭。”很显然,学校已知学生对涨价的不满意见,可采取的办法只是劝说学生接受现实。而嵊州一中“清点”人数的做法,给人的感觉还不只是做思想工作那么简单。
两校又是怎样看待学生的行为呢?六盘水市二中学校负责人说:“我曾经也从十几岁走过来,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此事的确暴露了学生法治意识不足。”嵊州一中负责人表示,学生采取这样的方式肯定是不对的,有意见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反映和解决。“学校最终并没有深究这件事。”两校均认为学生缺乏法制意识、没有采取正常途径反映问题,可问题是,学校有正常的途径让学生们反映问题吗?在食堂饭菜涨价这类重大民生问题上,学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有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机制吗?
现在很多大中小学的食堂,都采取社会化方式,大多由个体老板承包经营,但按规定,食堂的饭菜定价,并不是由个体老板说了算,而需得到学校的同意,以及物价部门的许可。学校在审批个体老板的饭菜提价申请时,合适的做法是应该召开学生听证会或家长听证会,如果学生(家长)反对提价,则申请被否决。除此之外,对于学校的饮食服务质量,还有必要组建学生评议机构,及时发现问题,提交学校管理方,要求食堂按照经营承包合同整改。
从媒体报道所透露的信息分析,学校食堂的涨价,并不是擅自,而是向学校提出了申请的。以六盘水二中为例,该校校长称,菜价的涨幅已达到37.5%,食堂申请上调价格在2至5角之间。那么,学校为何不针对食堂涨价,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中举行听证会,而不经学生同意(及家长同意)允许食堂提价?
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学校食堂涨价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怎样让食堂能正常经营(不因物价上涨而亏空),又能让学生的生活不受影响,具体方法无非有二,一是维持食堂原有的菜价水平,教育部门、学校对食堂进行补贴;二是允许食堂一定幅度涨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涨价补贴。相对而言,笔者更赞成后一种方法,即补贴给学生。因为前一种补贴,可能出现挤占、挪用等问题,导致补贴不到位,饭菜质量下降(变相涨价)。最近一些地方,采取的补贴方法,就是补给食堂,但学生普遍反映,菜饭价虽没涨,但分量少了许多。
遗憾的是,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并没有获得涨价补贴。面对学生的强烈反应,教育部门和学校,难道不设身处地想一想,学校食堂如此大幅度涨价,难道靠疏导情绪、做思想工作就可缓解?
建立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这是防止类似问题频发的根本之策。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大中小学里,无论是使学校管理更为有序,还是处理日益突出的家校矛盾、师生矛盾、生校矛盾,都已经不能再采取单一的学校管理方式,不能依靠对学生的“说服教育”,必须建立更为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这就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对中小学而言)和学生自治委员会(对大学和高中而言),给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