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学问做不好的一个主要借口是学术在中国不足以支撑起一份职业。三十年前也许可以抱怨物质基础太差,学者收入太低,毕业后要忙着挣钱买房、养家糊口、带孩子,谋得一官半职之后又泡在“文山会海”当中,只能不务学术正业。然而,我认为这种借口今天已不能成立,因为中国社会已经为正常的学术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许多大学的办公条件都得到巨大改善,研究经费也在突飞猛进地增长;更何况理工科需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但绝大多数社会科学研究是不需要多少经费的,我也没听说有哪一项惊天动地的发现是靠“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资助做出来的。也许有人会说,你已经当了教授,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看看现在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做“房奴”甚至“蚁族”的有多少?在大城市买房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但是本身不足以压垮中国青年学者的脊梁;工作之后贷款若干年,应该解决了吧?要知道,国外年轻大学教师也没有一毕业就能买房的,也是要做好几年“房奴”的。基本生活安定了,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的职业的做好呢?所以我的结论是,今天的中国学者之所以平庸,不是人穷,而是志短。
当前我们社会面临最大问题就是在经历几十年折腾之后,已经磨灭了基本道德常识和职业伦理。在儒家文明的话语体系里,这个道德常识就是做人的基本自尊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耻感。剽窃者一定认为不劳而获得别人的知识产品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就像盗贼为成功得手而津津乐道一样,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心甘情愿做这类“下三滥”的事情,而不感到任何耻辱。当然,大多数学者就和老百姓一样还是有耻感的,超越基本底线的毕竟是少数;但是我也毋庸讳言,中国学术界基本上是一个没有职业精神支撑的群体。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学术只是一个谋生的职业而已;既然职业是手段,谋生才是目标,那么为了生存得更好,纵然牺牲点职业也未尝不可。其实不仅是学术界,其它行业何尝不是如此。不仅学者不好好为学,偏要混个一官半职(这和大学行政化确实有很大关系)或炒股赚钱,而且官员也不好好做官,偏要混个博士学位或斤斤于如何以权谋利;商人也不好好经商,偏要想方设法混进人大或政协和政府套近乎,或进商学院混个EMBA文凭。今天社会混乱的根源便在于没有谁真把自己的职业当回事,中国社会的重建也必然始于职业人格的确立。
讲了点自己专业之外的话,因为宪法本来是要拿制度说事的,但是再好的制度没有像样的人去落实,到头来还是扯谈。既然中国学术平庸是学者自己造成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者自己还是要承担一点责任,不能把什么都推给别人制定的“制度”。
- 2011-02-12学术造假处理不彻底如何挽回信心
- 2011-02-11学术打假亟须处罚给力
- 2011-01-25遏制学术腐败绝不能捂着盖子
- 2011-01-14学术争端何妨多些“开胸验肺”
- 2011-01-14处理学术不端争议 复旦立了个样板
- 2010-11-25有一本学术期刊叫《大众电影》
- 2010-11-01薪水多高才能安心做学术?
- 2010-10-12对明星“抛媚眼”PK掉了对学术“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