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当围观者人手一把榔头
www.fjnet.cn?2011-05-12 10:36? 牛克?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醉驾肇事。目前,高已被刑拘,他成了“醉驾入刑”以来第一个以身试法的明星。

“你也有今天!”我知道其实很多人想说这一句。重要原因是,高晓松前一阵子在药家鑫肇事杀人案中有“激进”表现。他发微博称:“朋友问我怎么看药家鑫案?我说即便他活着出来,也会被当街撞死,没死干净也会被补几刀。人类全部的历史告诉我们:有法有天时人民奉公守法,无法无天时人民替天行道。鉴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支持药家鑫,今后音乐界将不接受他们,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

一是赞同用私刑“解决”坏人,二是搞株连,要封杀整个音乐学院。如今这些话全被扔还到高晓松身上,这倒是一个有趣的传播现象。对此,围观者不应停留在“你也有今天”的起哄层面,不妨反思一下:在网络舆论发达的环境下,人人手握一把榔头,到处找钉子敲,昨天你把别人当钉子敲得起劲,焉知今天你不被敲?所以,应做的是督促、完善实现正义的渠道,而不是干涉个案。

舆论空间不是发泄私愤、秀激情、秀道德的地方。围观者有权监督法官,但无权代替法律,这是权利行使的边界。就药家鑫案来说,监督法院审判就是了,判决不公可以批评、质疑,何劳你去“替天行道”?古人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上海话说:上半夜想想别人,下半夜想想自己。外国人说:你们当中有谁没有犯过错,就可以用石头把她砸死。

“人非圣贤”什么的话,不是在出事之后,为自己开脱的,而是用来宽恕别人、反省自己的。当然,该反思的不应仅是高晓松,还有围观者:你我在网上留下的那些口水,有几分是出于公义,有几分是为了起哄,有几分是纯粹发泄?

自省、宽容不代表着乡愿、犬儒;同样,批评现实也不意味着起哄、作秀。否则,舆论环境就会乌烟瘴气,榔头乱飞,保不准下回你就成了“钉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说实在的,以国内的司法现实,以及民众对法律不信任的态度,任何案件在成为公共事件之后,都是经不起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出我所料,围观群众马上找到了高案的所谓“猫腻”:被警方控制时还叼着香烟,肇事之后他没马上被羁押,他是“外国人”,“勿将醉驾一律认定为犯罪”的权威说法的出台……这些事实后面,只需要加一句暧昧的“你懂的”,就有足够大的杀伤力,一如药家鑫案里向旁听庭审者做的问卷调查、李玫瑾教授的弹琴说、辩护律师的“激情杀人”说,以及药家鑫在牢里唱《传奇》。

现在,高晓松已经去“沉淀”了,他和围观者都可以反思一下:哪些是司法不公,需要为之呐喊;哪些是正当的辩护权利、学术自由,不容干涉。

北京司法部门没有理由不秉公办理此案。判断本案是否处置公平的标准,就是刚判的京城醉驾第一案:郭术东5月2日零时醉驾追尾,致三车受损,血液酒精含量为153.2mg/100ml;5月9日他获判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现在,高晓松的酒精含量为243.04mg/100ml,造成三车受损,四人受伤,哪一条都比京城醉驾第一案严重,他又没有自首的从轻情节,没有理由判得比拘役4个月轻。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