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83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消除校际差别,才能杜绝“考爹”、“择校”的怪现象。(据6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小升初开始报名了,再过一个月,一年级也该报名了。无疑,择校战火又将愈演愈烈。这一段时期,好学校可以进账了,说学生的掮客也可以发财了。教育之乱、教育之丑、教育之恶在这一时段集中原形毕露。
以择校为特征的乱象基本集中在大中城市。在这些城市,要想消除校际差别,真有点比登天还难。就拿笔者所在的这个省会城市,好初中基本都属市教育局领导,好小学基本都属区教育局领导。说是“基本”,是因为还有一些大学的附属小学和初中,也是好的一类。总体上说,市教育局领导的学校普遍比较好。比如高中,全部都是市一级的才会择校。初中也是,好初中都是市级的。区一级的,只有好小学才有择校。当然,省教育厅直管的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更是好得不能行。就这样,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却有省、市、区三级和大学附属等多重领导和管理,要想消除校际差别,难度可想而知。
难在哪里?难在“既得利益”四个字。省厅管的学校,无论师资,还是福利,或者职称荣誉,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光不差钱,还不差政策,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老师舒心,学生也骄傲。市教育局管的学校,略差,但是比区里要优越得多。无论工资福利,还是职称晋级评审,都能得到网开一面的关照。即使教育投入,因为吃的是市财政,就吃得多占得多。所以,从初中到高中,多数风光诱人,威风八面。相比之下,区属的学校,只有好小学拿得出手,择校方面堪有一比。但是,无论是工资福利还是职称荣誉,区属老师竞争激烈的背后,就是僧多粥少的可怜巴巴面相。
有例子可以证明。前几年,市政府下决心提出,把全市小学和初中都统统划归区教育局领导,市教育局只领导高中。这样,义务教育就会在具体落实方面便利有效许多。但是,成为笑柄的是,就是这个决定,竟然作了至少两次,就是落实不了,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据说,按照属地管理,市属初中的教师不愿到区里降薪,区里也不愿接收他们多支出财政。如今,一个城市里面,中小学的多重管理格局一点没变。
单此一点,请问,校际差别坚硬如铁,鸿沟不减,择校焉有不让义务教育背黑锅之理?
当然,即使同一层面的学校,也在“实验”“外国语”“示范”“特色”等花里胡哨的词语下,在教育政绩的主导下,校际差别瞩目,根本没有把均衡放在当务之急的首要位置。这是发展么?是倒退;这是改革么?是折腾;这是政绩么?是作孽。
- 2011-01-05义务教育离不开成熟的校车制度
- 2010-12-17幼教纳入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 2010-09-16义务教育的质量为何不能保证
- 2010-08-24夯实现行义务教育方能有12年之说
- 2010-08-02深圳推行15年义务教育的阻力何在?
- 2010-05-18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如何可行?
- 2010-03-02浙江打破义务教育阶段设重点学校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