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龙眼树上长了很多虫子,非常恐怖!”同安溪声村的村民向本报反映,村里上千株龙眼树遭到不知名的毛毛虫侵害,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昨日上午,记者将情况向同安农业部门进行反馈,没想到,同安农业局植保站的站长在电话中表示,不允许记者跟随采访,他们自己会去处理。(6月21日《海峡导报》)
村里上千株龙眼树遭到不知名的毛毛虫侵害,将情况反映给报社,记者在向农业局植保站反馈时想随行采访,却遭到拒绝。这让人难以理解。
本来,植保站的职能就是向农民提供病虫测报,调查、归总、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发生危害信息,为政府机关指导防治当好参谋,为农民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从其工作性质来讲,应该是最不“保密”的。许多地方的植保部门还定期在报纸和电台发布病虫害预报,组织农民开展统一防治、防治示范等工作。同安植保站却“不允许记者跟随采访”,难怪农民“没听说过有 ‘植保站’这个部门。”
记者反映的是溪声村的虫害。而同一天的《虎扑篮球:商报》上,反映的则是过溪村的虫害。百度一下便知,这是同安区的两个村。植保站站长在电话中告诉商报记者:这是一种名为“苔蛾”的幼虫,已在本地出现两三年,岛外的其它区域也曾有发现,这种虫子对人体和龙眼的危害并不大。
我感到疑惑的是:一个已在本地出现了两三年的“苔蛾”,农民为何“第一次见到这种虫害”?其防治方法为何不向果农讲清楚?既然“危害并不大”,但为何记者“沿途见到许多龙眼树果实已经结得较大,挂在枝头特别显眼。然而在下位自然村,特别是该村后山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大片的枯黄龙眼林无精打采地扎在土里,这些龙眼树的枝叶千疮百孔,果实都结得较小。”
灭虫害迫在眉睫,植保站还“需要征求村里意见”。但愿农民经历此次虫害后,能知道区里有个“植保站”。但愿记者关注的“当地为何会出现这种虫害?当地农业部门会采取什么措施?”不是保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