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庄项目开发商深陷高利贷漩涡,固然是其个人和放贷人的逐利冲动所致,但如果监管部门严格把关,该项目也不会沦落至此。项目资本金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没有经过公开招投标,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居然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开工许可,开发商可谓神通广大,监管部门可谓爽快得很。事实上,自从呼和浩特市政府决定将此项目的开发建设权交给保全公司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注定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风险极大的高利贷,是不是因为借贷双方私下交易,政府就可以让其“愿打愿挨”了?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呼和浩特市政府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但是,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市场守法有序这一点,却是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市政府将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交给一家公司建设,相当于用政府的公信力为开发商作担保。试想,某些明显不符合常理、且以众多社会自然人为主要参与者的非法融资行为,政府如果稍加留意,保全公司非法融资怎能在政府的眼皮底下发酵,直至酿成严重后果?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呼和浩特市建委,并不具备借款人主体资格,而其却与开发商保全公司有着两笔合计高达3000万元的资金往来,资金用途是“借款”。这跟警察向小偷借款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呢?不管市建委对此作出怎样看似过得去的解释,都无法掩盖公权部门与非法利益的深度纠结。公众有理由怀疑非法融资的高额收益已侵蚀到相关监管部门,不能排除有官员深层介入,渔利其中。从呼和浩特市相关官员帮助保全公司“站台”撑台面,到监管部门向管理相对人巨额借款,在这场涉及面甚广的非法融资潮中,公权部门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依稀可辨。
无论怎么看,呼和浩特市这个被高利贷裹挟的民生工程都面目狰狞。眼下不少地方官员仍对“融资贡献于经济”念兹在兹,将其当作刺激经济的一剂虎狼之药,为数不少的经济学家在发展民间金融的名义下鼓动着为高利贷松绑,高利贷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甚至疯狂的局面。如果说一般的高利贷交易行为较为隐蔽,很难掌控,那么民生工程之类的项目,就在政府眼皮底下,承载民生期待的项目也被高利贷绑架进而坐大,弄得危机四伏,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某些官员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
- 2011-08-03疯狂的高利贷,怎一声叹息了得
- 2011-06-16担保公司放高利贷是谁放行的?
- 2010-12-16如何避免民间高利贷风险?
- 2010-12-15别让民间借贷成高利贷的华丽外衣
- 2009-11-11有些信用卡为何比高利贷还“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