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留守儿童“离家出走” 政府关怀不能“出走”

www.fjnet.cn?2011-10-28 16:19? 玫昆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报载,10月17日,仙游县龙华镇女中学生朱小红、朱小丽和朱小真(化名)凌晨结伴离家出走。22日,该事件经东南网记者独家报道后,引发网友关注,大家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传播寻人启事。24日中午,三个孩子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一鞋厂被顺利找回。小丽和小真现已回学校上课。(见10月27日《福建日报》)

3名女孩“离家出走”,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其深层根源在于缺乏关爱与沟通。因为她们都是留守儿童。一方面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等爹字辈“隔代抚养”,孩子们与爷爷、奶奶等爹字辈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一旦遇到挫折时孩子们难以自我疏导。特别是爷爷、奶奶等爹字辈的教育容易走向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的极端,或使孩子们感到可放纵自由,或使孩子们感到生活压力大。再加上青春期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此背景下,身边氛围的微妙变化,特别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会对孩子们们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做出出格的事情来。

“留守儿童”问题,乍一看,最直接的是父母的缺位,但从长远上看,实则反映出社会就业地区不均等、贫富差距的拉大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等。如果不从体制、制度上进行厘清,很难从根子上予以解决。在当今现实生活背景下,有的地方探索出来的“代理妈妈”虽说是个较好的选择,但“代理妈妈”并不是“真妈妈”,不能在血缘亲情方面满足孩子的第一需求,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治标难治本,只是权宜之计。

记得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穷人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拉斯教授说:“穷人并不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是由机制造成的,是由社会造成的。”也就是说,“贫困是人为设计的陷阱”。因而,窃以为,解铃还需系铃人。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出路则在城里。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必须从体制、制度设计入手,综合创新。如在农民工打工地建立留守儿童托管机构,由政府出资或实行民办,对进城的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护,让他们能够与父母生活在城市里。这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化体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让留守儿童在城里上学、就医等不受户籍歧视,享受城市儿童同样的待遇与保障。尽管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是真心关爱留守儿童,办法总比困难多。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