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开放自助式图书馆彰显精神之富有

www.fjnet.cn?2012-02-01 17:54? 徐冬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这是昨天在网上疯传的一条微博: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无门无管理员,10万册图书,全数提供给师生自助借阅。“有人问:怎么不设管理员?校长:6个人一年30万元工资,只要年丢书不超30万就值;古今中外哪本书教人偷书?偷书是受教育不够,多看书多受教育,偷拿过书也会放回书架。年终盘点,原来10万册书变成了10万6千册。”(钱江晚报2月1日)

记得电影中总有这样的镜头,在图书馆门口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管理员,然后借书人拿着需要的图书在管理员那里登记,把书拿走。图书馆很老,就连架子上的书也很老旧。在我们的心目中,借书需要跟管理登记,已经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但今天新闻中提到的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中却看不到管理员的身影,而那里的图书却在日久更新中,超过了原有的数量,如果有人说这是尊重、信任的结果,那么我告诉你,这是书读自然成的结果,是自由与信任的结合。

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民工。馆长楮树青这样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很多人盛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这位馆长用他简单的话向世人宣布,自由与平等是我们社会的信仰,而尊重和信任更是社会的追求,只有达到精神之富足,我们的民族才会屹立世界之林,才会不被淘汰。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从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到孟子的修齐治平,从老子的无为而不无为到墨子的兼爱非攻,尚同尚贤。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家,都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播着思想和文化。当思想汇聚成册时,就有了书籍。每个民族的背后,都会有属于这个民族的图书馆在,这不仅是思想的源泉,这也是精神的脊梁。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年犹太人被纳粹围堵诛杀逃难时,他们没有忘记的是带上书一起走。而迄今为止,犹太民族是全球读书最多的人,他们的智慧和渊博的知识得到全球赞誉。

当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因为偷书而被打折了双腿,今天,如果他来到我们宁波鄞州高级中学的图书馆,还会遭到那时的悲苦境遇吗?书是通往自由的阶梯,读书可以让你在知识的天堂中自由呼吸。校长的此种做法,是在让更多爱书的人爱上知识,爱上精神食粮。图书馆的大门敞开,没有管理员的监督和管理,让自由和信任之花开放,也是让知识和尊重的种子播种。民族只有播种了热爱阅读的种子,那么收获的就会是希望和自由,而这个民族的文化也会得到传播,精神得以传承,文明可以传递。

如果有天堂,那么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你说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