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宅”死的大学生是一本反面教材

www.fjnet.cn?2012-03-19 06:53? 杨维兵?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湖北十堰郧县杨溪铺镇刘湾村6组男子王小林被发现死在家中。他曾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放弃工作,不做事甚至不愿做饭,最终“宅”死家中,疑是饿死。(《长江商报》2012年3月18日)

排除精神疾病,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非常痛心的个案。一个大学生,在“只要勤劳就不会饿饭”的今天,怎么会被活活饿死呢?无论从哪个角度找答案,似乎都没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这虽然是个案,但其表现出来的“自视清高”“高分低能”“慵散懒惰”“生活白痴”等特征在很多以“啃老”为代表的新生代大学生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体现,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说湖北“宅”死家中的大学生是一本教育失败的反面教材,那么越来越多的“啃老族”正在拷问着我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制度。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连最基本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自行解决,那么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承担起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重任。

湖北大学生的“宅”死是这个时代的悲剧。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从小到大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家人、村人和老师的骄傲,这种优越的环境让他养成了“养尊处优”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工作中稍遇挫折就气馁,从而辞职不干。现在来反观其家庭教育,如果当初他的父母能够教育他“成才先成人”,让他学会劳动,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根植于其头脑中,也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再来看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了很多年,但其“成绩优异”“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等字眼仍折射出他所就读的学校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王小林的姐姐说:“如果人有来世,我希望他做一个能劳动的人,能自食其力。”这句话应该让那些仍把孩子“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家长深思,让那些“口喊素质教育,实则从事应试教育”的学校警醒。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曾有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啃老族”享受福利的资格,激励其自立自强。虽然这是一项很难进入操作程序的建议,但提案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确值得重视。“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除去资源层面、社会层面的诸多危害不说,单就对其自身的危害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啃老族”里很多人也像“宅”死的王小林那样有一个暴脾气,将父母打跑了,他们会不会被饿死呢?

正如提案中说的,“啃老族”的与日俱增并迅速扩大,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化成“社会问题”。虽然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几十年的努力,但相关部门应该树立“早重视、早解套、早受益”的理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的解决好这一社会问题。但愿这名被“宅”死的大学生“编写”的反面教材能够在教育和激励年轻一代大学生自立自强、自力更生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不然,他的死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