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企没搞好责任在政府”
www.fjnet.cn?2012-06-26 09:00? 杨 涛?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卸任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演讲中称“国企没搞好,责任在政府,不在企业”,引起关注。实际上,即使是在任期间,其观点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也许和早年经历有关,他早就提出过上述看法,另一方面又用七年时间打造了一个“强势”国资委。 应该说,李荣融的发言从小处说,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即:管不好,体现出体制的低效率;管好了,则被诟病“国进民退”。从大处讲,则反映出历经多年的国企改革需要重新反思,因为从根本上看,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国企的关系,仍然面临认识偏差。 2004年以来,对国资私有化流失的批评、严厉的宏观调控、重组并购式的改革、占据产业上游部门、经济繁荣周期的来临,如此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国企由当年人人避之不及的“困难户”,变成了“香饽饽”,也成为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无论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片面强调国企“做大做强、上市兼并”,或是推动“股权民营化”或“分给全民”,都不能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实。在继续推动国企改革之前,必须厘清问题的主线,即充分认识政府管理国企的基本原则。 首先,正如李荣融在上述演讲中还说到的,“不管、少管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近年来体制复归确实成为困扰市场化改革前景的重要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的经济干预程度不断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影响力仍然没有减弱,这客观上使得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受限。这种经济体制向计划性、政府强力主导性的回归,就被称为体制复归。长远来看,国企问题只是改革大思路的一个缩影,背后反映出我们需要重新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大讨论,为政府的合理边界进行定位。换句话说,国企管理更多应关注“该不该管”,而不是“怎样管”。 其次,应该在政府与国企关系之外,构造更加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原则的管理机制,如:引入立法机关的监督和约束,对国企的管理人选择和运营情况进行直接监控,避免政府的直接干预和影响;国企的运营情况向利益相关的公众公开,信息更加透明,从而真正使得最终“所有人”能够知道国企的真正情况等。 再次,国企管理和改革的关键,不在于“集中优势发展巨型央企”,也不在于刻意去限制或约束国企,更不是把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而是应着眼于创造宽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各类企业能够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激发生产力。就此角度来看,改革重点应该给予国企以“国民待遇”,除少数公益性国企之外,尽可能减少其无偿或低成本掌握资源、享受特殊政策的情况,逐渐为所有企业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最后,公众之所以对国企有意见,也因为没有更多感受到国企“红利”的回报。对此,还应该加快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完善,真正使得国企利润的合理部分能最终用到与公众切身相关的就业、养老等领域。 杨涛(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8]再改革可助国企遏止利润下滑
- [ 05-28]国企领导财产公开并不难
- [ 05-24]上海医药启示:上市难治国企病
- [ 05-15]国企官员报告财产徒具观赏性
- [ 05-15]国企领导财产申报怎么成了新闻
- [ 05-09]管住国企高管的职务消费
- [ 05-08]堵住国企职务消费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