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裸捐精神可嘉但量力行善更好
www.fjnet.cn?2012-08-06 16:55? 姜春康?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义乌街头细心的人们总能看到,一位满脸沧桑的老人,穿梭在喧闹的人群中,低头捡矿泉水瓶。十二年来,他坚持捡矿泉水瓶,每年将攒下的钱全部捐给孤寡老人,老人的善举感动着十里八乡……(8月6日《市场星报》) 老人12年捡废瓶攒钱给孤寡老人,如此裸捐升腾的大爱,令人动容。尤其,在市场经济活跃的当下,这种慈善精神和道德风尚更如金子般弥足珍贵。不过,当前公众越来越认可如此一种认识——裸捐老人,同样需要关爱;慈善也当有“节制”,不顾个人“底线”的裸捐,可爱但太“残酷”。 裸捐老人们,都有一共同特点,他们甘愿付出不图回报,竭尽一己之力关心弱势群体,对自己苛刻到极限,对别人却大方到极点。无疑,他们举止能诠释慈善大义,却同样也让公众心疼。近年来,不少“裸捐老人”的事迹被媒体挖掘出来,让读者百感交集:天津白方礼,74岁开始蹬三轮挣下35万,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去世时账单为零;八旬温州老人周绍文,月月“裸捐”退休金,130多次计27.5万元,自己却捡垃圾度日,十几年不用水电,直接睡地上;烟台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的90岁老人刘盛兰,17年不尝肉味,不添新衣,“吝啬”到连馒头都舍不得买,却慷慨将拾荒钱全捐给全国各地的贫困学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裸捐老人们,将大义赠与弱势群体,却将“悲惨”留给自己——捡垃圾度日,睡地上,连馒头都不吃,对自己如此“狠心”,不小心让“慈善”两字背上了包袱。毕竟,慈善事业宗旨是帮助弱势群体,让他们生活得更美好,而老人们的裸捐,虽帮助他人却也让自己生活变得弱势,无意识下也变成需要帮助者。这种以牺牲自己生活水平为代价的慈善,对老人显然太残酷。如郑州一101岁孤寡老太,从来不吃早餐,午饭靠他人施舍的馍菜度日,却将全部低保费捐出,其精神境界让人肃然起敬竖大拇指,而现实是,捐出救命钱的老太将自己生活拖入捉襟见肘境地,成了当地部门捐助的对象。低保费本身就是政府给予的“保护费”,裸捐做慈善固然可敬,但这等同于把政府给予的保护全部转移,此时若社会再不给予老太帮助,老太生活陷入困境无疑。 经验表明,大数目的捐助还当依靠政府和慈善机构,老人们抱有单纯目的“裸捐”,值得尊敬但注定是“车水杯薪”。而慈善,也绝不等同于“牺牲自己式”的全盘给予,而当是“来日方长型”的救助。因此说,老人做慈善时要明白,保障个人后再多行善,能力之余再献出适当爱心,量力而行,细水长流,更理性、更好一些。 裸捐老人们,敬请留一点爱给自己。社会,也需要关爱这些可爱的老人。一方面,当关注他们生活细节,给予关怀保障;另一方面,亟需制定相关规则“适当控制”老人裸捐,更符合慈善要义。目前,在美国,已有一些健全清晰的法律法规,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慈善捐助规则;在中国也有机构做出了表率——江苏一慈善机构拒绝84岁盐城老人张忠泉要求“裸捐”的10万元,就是一种人性化保护,此举也得到了公众普遍认可。只要制度合理,既让慈善老人们通过爱心捐助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又不再让他们吃馊饭捡破烂,何乐而不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1]阳光馒头店是民间慈善事业的有益尝试
- [ 07-30]40万碗“爱心粥”是生动的慈善文化课
- [ 07-10]官办慈善的失信和黄怒波的“个性”
- [ 06-20]慈善组织9成不及格,何以来慈善?
- [ 06-19]诺而不捐的“爱心”,是慈善还是伪善?
- [ 06-04]慈善容不得一分钱的欺骗
- [ 05-24]慈善项目应当延续社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