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慈善项目应当延续社会温暖

www.fjnet.cn?2012-05-24 08:59? 肖  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香港方面参与援建的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被拆一事还在被关注。

紫荆民族中学建设的资金来自援助,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项目不是由当地政府说了算。迁建、规划协调等问题是一方面,还有由此凸显的慈善领域的问题。

现代社会,慈善事业获得了高度发展,但总体而言,慈善事业在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些年,无论是受助方、捐助方,无论个体还是组织,都陆续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人们对慈善的忧虑和思考。此次紫荆民族中学被拆一事,核心在于扭曲了慈善的本义,一个捐助项目基本要维持住的一些东西消失了。

紫荆民族中学汇聚各方力量而起,不只是一幢建筑拔地而起;没过多久就被推掉,也不同于资金浪费。这所学校的建成,是人心照应彼此的无私付出,无论什么原因,在没有取得同意的前提下把它推倒,等于是把慈善所代表的美好价值一起推倒了。

慈善是一项道德事业。真正的慈善从来都是出于对生命的真诚关爱与尊重,是一种自然的感情流露和慈悲为怀。汶川大地震之所以激发那么大的社会能量,正是基于人类对生命和苦难的感同身受,这是持久不灭的人性温度,这样的温度需要激发,也需要呵护。

慈善领域并非事事都靠法律作规定,道德伦理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法律不会规定一个人捐了钱,可以强迫受助方哪些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被禁止,法律也不可能规定一个接受资助的人一定不能挥霍,但种福田的人,总可以对受助者有些期待,受助的人,不能要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惠己恩情,至少要心存感念,这是自然的、基本的个人道德义务,为此,我们获得内心的安宁。

这起事件因为香港特区政府的态度而引起特别的关注,但真正说来,每一个慈善项目都负载了一定的历史责任。慈善项目凝聚人心的力量,汇集社会的温暖,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受助方都有责任把这些美好价值传递下去。

将心比心,一个受你捐助的人,你不会在道德上强制他,以致他们的生活、行为变得小心翼翼,但如果胡吃海喝、大手大脚,在行为上给你麻木、冷漠,以为得到帮助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感受,这就让人心寒。慈善精神如此高尚,慈善资源如此宝贵,那么多人在无私地表达爱心、释放爱心,如果都以这样的方式回应他人善举,无疑是对慈善的极大伤害。慈善体现道义,随意处置他人的善行义举,甚至见利忘义,试问,献出爱心的人们是否还有信心与心情来持续表达爱和温暖?

释放爱心是一种无私,感念恩情是一种尊重,所谓饮水思源。不必为它们附加过多意义,它们本身就该处在慈善价值的中心,并行不悖,共同延续、传递并守护人性的美好。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