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女博吐槽”更应制度反思
www.fjnet.cn?2012-08-09 07:09? 程思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虎扑篮球:大学一名女博士随校方赴福建原国家级贫困县政和县调研时,在微博抱怨称,“吃的不好,什么乱七八糟的”,“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我们”,并表示“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该县统战部长称,调研期间遇上台风,县里建议不要到农村,吃住在接待条件最好的县宾馆。(2012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 “交流人才、调研基层”曾一度被认为是“校地联合、指导发展”的重要模式。然而,此番虎扑篮球:大学女博士的一番“下乡感悟、真言吐槽”却也让我们看到,一些“缺乏热情、任意嫁接”的基层调研,早已经成为名实不副的“鸡肋”项目。 女博士的“牢骚满腹”看似是“矫情之语”,实则却凸显出当前高等教育模式培育下,“缺乏实践、眼高手低”的人才现状。然而,我们还应当注意到,高调“要求配车接送”这样的语言背后,不仅是基于对自身地位的过分炫耀,而且似乎也更能说明当前教育功利化所来带的的严重问题。因此,如果仅仅把责任归咎于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不切中时弊,发现事件背后的制度缺陷,那么,无论是多么严厉的批评,都不足以让事情得到更充分的改观。 当“填表盖章、证明了事”频频成为的调研报告的前置语,那么初衷本好的校地互助自然早已被异化搁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我们还在对该名博士“行为指摘、口执笔法”同时,也应该让重新审视当前各大院校调研报告是否还有切实施行的必要。 正因如此,在面对当前众多高学历人才的“拒绝下基层”、“缺乏吃苦精神”等现状,除了要用“钱学森之问”进行体制性求解之外,更应该回溯当前教育体制下所存在的不良影响,乃至于进一步审视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轨的现状,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一桩女博士吐槽的小事最终演变成全民围攻,这其中固然有其行为等因素,然而,对于当前教育体制及调研制度追问,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尽管该名女博士在压力之下道歉,但就其本质而言,这种变异的道歉行为并不会让民众得到更大的安慰。毕竟,这种因舆论逼迫所产生的道歉并不能表明内心的诚意。 说到底,仅凭个人的“认错反省”,终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此类“基层调研、牢骚满腹”的现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除了今后要加大从道德教育方面约束一些高等院校人才的眼高手低、孤傲恣睢的态度,还应该重新规范调查报告的制度性建设,避免那些“名实不符、不接地气”的报告考察,成为舆论批判的“鸡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8]女博士"死都不再下基层"的出路在哪?
- [ 01-31]下基层需文件“赶”,更需主动“为”
- [ 01-18]老板过年“下基层”背后不只是“用工荒”
- [ 05-27]“干部下基层”何时不用发文提醒?
- [ 02-18]新老公务员可否都下下基层?
- [ 01-27]官员下基层,何必回老家?
- [ 01-27]“常回乡看看”难解干部下基层困境
- [ 05-03]有尊严的基层自有青春闪光
- [ 04-28]“当选就拆你厂房”的基层民主伤不起
- [ 03-30]别让遴选“低碳”了基层
- [ 03-20]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很重要
- [ 03-16]提高基层代表比例有利民主建设
- [ 03-12]减少官员代表,更能聚集基层民意